中橫暫不復建的下一步? | 環境資訊中心
李永展

中橫暫不復建的下一步?

2004年08月18日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在72水災後的一片國土保安復育批判聲浪中,經建會終於在7月31日舉行了行政程序法公布以來的第1次聽證會「從大甲溪的未來評估中橫是否修建」,本人有機會參與該次聽證會,主張應從安全、生態與財政的角度暫不復建中橫上谷關至德基段。很高興得知行政院游院長在聽取各方意見後,日前宣布暫不復建中橫上谷關至德基段,對台灣人民而言,這是遲來的環境正義喜訊。當然在宣布暫不復建中橫後,一定要從生態、生活、生產的「三生」面向搭配相關措施,才能使中橫沿線居民不會有頓失所怙的疑慮,也才能使中橫暫不復建的決定,真正達到休養生息的國土保安及復育目的。因此,我們必須嚴肅地思索:中橫暫不復建的下一步是什麼?

中央山脈之完整生態系有待恢復

從國土保育軸來看,綿亙南北的中央山脈是支撐台灣的天然屋脊,整個中央山脈所形成的完整生態系更是維持台灣自然環境穩定的生態區塊,而中橫公路就像是橫切在這區塊上的1道傷痕,將台灣切斷成割裂的生態孤島。生態法則第1條「自然善知」告知我們,面對全面性的坡面鬆動、無可抵擋的土石流,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再度傷害,交予時間自然恢復癒合。至於區內居民的安置問題,目前因為當地謀生困難,早已有相當多居民遷出,若能將投入修路的經費轉至協助居民遷移,將能大幅減輕環境的壓力。

然後,接下來最重要的是要恢復以中央山脈為完整生態系的國土保育區,使其不僅成為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更為台灣東西兩側城市重要的水源水質涵養區;而對於長期以來遭受政策壓抑與邊緣化的原住民族,更是一個重新尋回其空間與土地的機會,以其所長回饋社會,實踐其與自然共存的生命觀,成為土地的守護者。

「尊重自然」是國土復育的原則

以更永續的角度來看,未來的國土復育原則應該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不對抗自然,而為有效管制山地開發行為、降低自然災害、促進國土永續發展,應秉持國土計畫精神,儘速制定相關配套措施。首先,立法院應儘速審議通過國土計畫法,作為台灣國土計畫的法源,然後依國土計畫構想將台灣劃分為國土保育區、城鄉發展區及農村發展區,並在國土保育區嚴格劃分國土保育及國土復育次分區。針對未受破壞的原始林及特殊生態資源地區,應從事國土保育,嚴格禁止任何開發行為。針對已受破壞的山地地區,應儘速擬訂妥善的國土復育配套措施,先由行政部門研擬國土復育策略,要求行政部門針對環境敏感地區,透過國土復育地區的劃定、國土保育基金的籌設、徵收補償機制的落實、濫墾濫建的取締等措施,儘速使大地休養生息、還地於自然。另一方面,國土復育策略落實後,應儘速尋求朝野共識及社會支持,針對國土保安復育採特別立法,制定「國土復育特別條例」,以真正杜絕國土資源的破壞及國土保安的漏洞。

敏督利颱風所引發的國土保安復育問題,終於讓游揆宣布中橫暫不復建,這是行政部門痛定思痛後的永續決策,也是各界應多加支持及聲援的,以免不明究裡的民眾誤解行政院的良法美意。然而對於更宏觀的國土保安復育政策及國土復育相關條例,如何發揮更積極的作為、如何透過更多的聽證會、更廣泛的民眾參與、更詳實的資訊公開、以及更公平的配套措施,讓更永續的政策及法令落實,從而根本解決國土保安復育的問題,建構永續台灣,應是中橫暫不復建之後下一步該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