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天堂的淨土 樂生小太陽在人間(上)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超越天堂的淨土 樂生小太陽在人間(上)

2007年09月12日
撰文:彭郁娟、單德榕

「聽我說一個故事,一個即將消失的故事;是關於地獄的故事,也是關於天堂的故事…」

付出愛心不分年齡,當捷運新莊線樂生拆遷案引起居民、保育團體沸沸揚揚地討論時,2002年底開始迴龍三多國小的胡世銘老師,帶著一群學生,默默地扮演關心樂生人的小天使,並且製作「超越天堂淨土」網頁,立志將樂生的故事流傳下去。在孩子們的天真的笑顏中,我們看到政治紛擾外,最單純的人文關懷…

緣起:「搶救迴龍大作戰」喚起學童對居住家鄉的關懷

迴龍,位於林口台地與龜山丘陵地(山仔腳山塊)之間的山谷塔寮坑口處,是一處被遺忘的聚落。當年漢人來台開墾時,此區因地勢高且到新庄港口近又防水患,故集體在此就地取材,搭建簡陋的住屋,一齊居住,以防原住民偷襲,故名搭寮坑(後誤寫塔)。現今是工業區、三不管地帶、髒亂的代名詞。

樂生小天使服務劃的開端,起於2000年台北縣樹林市三多國小胡世銘老師進行鄉土教學授課時,有感在地文史介紹資源缺乏,為了實際瞭解迴龍地區環境破壞對居民造成的影響,以及當地居民對居住環境的期望,著手進行問卷調查,針對校內家長發出的迴龍地區的資源調查問卷,發出的1050份問卷中,回收了712份。胡老師表示,其中「您覺得迴龍地區哪裡最漂亮」一題,回收的問卷大都表示樂生療養院迴龍地區風景優美的地方。當地父母心目中的迴龍最美的地方就是樂生療養院,但是學生從未去過樂生療養院,也對這個地方充滿了好奇。

96/4/4兒童節下午到樂生院探望阿公阿嬤,以直笛一起演奏「望春風」、「古老的鐘」、「生日快樂」等老歌同樂。在一次身體檢查時,樂生療養院的醫療人員來到三多國小,在胡世銘老師的鼓勵下,學生詢問了院內的護士莊秋美小姐,她立刻表示願意帶學生參觀樂生療養院,並做解說的工作。於是胡老師開始帶者學生親自探訪樂生療養院這一社區民眾最少接近的角落,希望能更真實的瞭解樂生療養院的歷史與麻風病患者的背景,2002年迴龍三多國小的學生們主動開始了與樂生療養院阿公、阿嬷的第一次接觸。在多次實地與樂生的阿公阿嬷交流後,發現樂生的阿公阿嬷一點也不可怕,反而非常真誠、好相處。為了讓社區民眾也能更深入了解樂生的歷史與麻風病,胡老師帶著小朋友,開始了每月兩次,週日下午的關懷服務行程,由小朋友分組進行義務導覽及網頁製作的服務工作。

探訪服務:學習樂觀的人生態度

96/4/4兒童節下午自製可愛的紙模型「茶虎」頭套和阿公阿嬤一起演唱日語歌「大象」、「故鄉」共度愉快的一天。

二週一次的探訪,小朋友除了協助院內的清潔打掃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陪院生們聊天。胡老師在探訪前,會先和成員及其家長進行充分溝通,讓他們了解樂生阿公阿嬤身上的痲瘋病菌都已消滅,並沒有痲瘋病的帶原,身上的後遺症是特效藥沒發明前所留下。然而,一開始的不習慣依然難以避免,因為麻風病(癩病,俗稱痲瘋病)的關係,這些阿公阿媽長得和一般人不太一樣,很多長輩的身體外表都有缺陷,進行探訪約一年的詹前宏、林家弘小朋友表示:「第一次看樂生療養院病患的殘缺的手腳,心理難免會感到害怕、不自在,也不知道該和這些阿公、阿嬷聊什麼」。另外,很多小朋友閩南語講得不太流利,面對樂生院六七十歲習慣用閩南語交談的阿公阿嬷,也常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然而,小朋友在老師的鼓勵下與多次的相處下,漸漸地不去在意他們外表的缺陷,也愈來愈懂得將課堂所學運用在探訪上;音樂課所學的笛子、國文課所背的唐詩,還有美勞課所學的小手工等,都是最佳的溝通橋樑,運用在創意裝扮或才藝表演上,每次的院慶活動表演孩子們的活力表演,都讓獲得樂生的阿公、阿嬷們一致的讚譽。

小朋友說在和院內的阿公、阿嬷相處過後,發現他們就像自己家裡的長輩一樣,只是他們的行動有些不方便而已。「每次到樂生陪伴阿公、阿嬷聊天時,他們都會請大家吃東西或喝飲料,非常親切友善」,和院內病患的親身接觸,改變了這些孩子原先對痲瘋病患的觀感,每一次和樂生病患的互動,更逐漸培養學生主動助人的社會責任感。「九二一大地震時,樂生病患們主動將政府每月補助的微薄津貼「當小朋友看到樂生的阿公、阿嬷們雖然受到社會不合理的待遇,卻依舊樂觀以對,除了佩服他們『樂觀以對』的勇氣,更可以激發孩子們未來面對困境的態度」胡世銘老師如是說。樂生服務團的經歷,不僅讓這些孩子經歷課堂所學的實用性,在樂生人的掌聲中獲得成就感,更將這樣的服務習慣,延續在家庭生活中。像詹前宏、林家弘兩位小小年紀的小朋友現在不僅會主動分擔家事、還會為父母搥背。

導覽服務:以熱誠打動人心

93/6/19日向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日本律師團介紹樂生院歷史及院區導覽。除了二週一次例行的探訪,當有團體(如:社區大學)想進一步了解樂生時,老師也讓小朋友在院內擔任導覽工作。對大多小朋友來講,在課堂中上台報告就足已構成緊張,要面對一群陌生成人更是挑戰。然而,胡老師在校內就讓他們練習帶領低年級學生認識校園,或一對一的勞作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養成幫助別人、表達意見的習慣」。張家瑗小朋友表示:「為了增進表達能力,我們除了熟練導覽內容,上課時也會注意觀察老師講課的肢體動作和臨場反應,好在導覽時現學現賣。」僅管如此,小朋友很多時候還是會被問倒,或因為現場反應冷淡而感到挫折。然而,他們的單純及對同儕的同理心,讓他們依然勇於嘗試,並且發揮彼此幫助的精神,一起帶動氣氛。胡老師說:「小朋友的臨場反應也許不夠快,但他們會很認真做事前準備工作,一再複習解說內容。上場時也會發揮十足的同學愛,看同伴講不下去時,自動幫忙補充;這些用心讓大部分的觀眾還是回以熱烈的掌聲。」

將近四年多的時間,有些孩子畢業了,已經是國中生了,這些參與樂生服務團的小朋友,每一個都能對樂生療養院的歷史、院內各棟建築物的由來如數家珍,也和院內的病患們建立起忘年的友誼。

※本文轉載自95年GYSD績優團隊系列報導-超越天堂的淨土 樂生小太陽在人間(上),照片感謝三多國小胡世銘老師提供 。

※【延伸閱讀】

關於「超越天堂的淨土」名稱來由 :

樂生療養院門口寫著「以院為家」,被送到院中的患者,通常都再也不能回家了。在樂生療養院中的大多數建築都是院內的人們一磚一瓦自行搭建起來的,因為他們不能出樂生一步,院內像一個小型的社區,什麼都有。有人種菜、養雞,然後拿到院內的菜市場去賣,經濟上並不寬裕。 但在九二一大地震時,樂生療養院發起多次募款行動,許多樂生病患將自己的棺材本捐出來幫助受災的民眾。在得知對岸的麻風病患受到不好的待遇,還跨海幫助對岸的麻風病患子女建立學校。 這些阿公阿媽從「手心向上」的受施者變成「手心向下」的佈施者,也因為如此,證嚴法師讚歎樂生療養院是「超越人間天堂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