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蘇花高更好的救災道路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交通

比蘇花高更好的救災道路

2007年09月07日
作者:潘欣榮

蘇花公路柔腸寸斷,搶修需要一週,造成花蓮縣的觀光與農產品五億元的損失。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各家媒體的風災報導之後,都緊接著花蓮民代呼籲行政院:加速興建蘇花高以解決颱風災害!

蘇花公路站在照顧農民的立場,對柚農的風災補貼本應是農委會、地方縣政府的共同責任。但為何在文旦落果補貼未定案時,牛頭不對馬嘴的把文旦柚等農產品的三億損失,歸因於無法將農產品運輸到市場,所以要建蘇花高。這種說法是將「落果補貼」與「熟果運輸交通」混為一談,即政客模糊焦點以逃避責任的手段。清醒的人民必須問:難道只有興建蘇花高才能避免颱風的衝擊嗎?是否有其它更好的交通方式來確保農業與觀光的運輸安全?

鐵路能救農業

其實,搶收後的蔬果需要儘速運送到西部,只要政府妥善規劃北迴鐵路,就能完成這項大量、即時、不中斷的農產運輸使命,北迴鐵路興建25年至今還未聞隧道坍方造成鐵路中斷災情就是最好的證據。同時,銜接北迴鐵路的花東鐵路正沿著農產品的故鄉---花東縱谷開設,但多年來,卻未規劃如何將台鐵的大小站成為沿線蔬果的輻輳運輸點,白白喪失了這項運輸利器。

海路能救觀光

風災路斷,造成小客車、遊覽車無法進入花蓮所帶來觀光業的兩億損失。要改變現狀,能否設計一條讓觀光客「風雨無阻」的要道是重要的,而海運正是最佳選擇!

由基隆經蘇澳到花蓮的東部航線,目前已停航。從花蓮到蘇澳這段約35浬的航程,以台灣領先全球、現代化的造船能力,配合既有海港等設施的強化。若能以兩艘四萬噸以上的交通船服役,不但在輕度颱風時能如履平地;同時,一趟船將可裝載百輛汽車及數千乘客,以平均速度25節計算,同時考量上下貨等因素,單趟僅需一個半小時以內,兩艘對開往返,兩至三小時一個航班,北端銜接北宜高,南端接花東公路。(詳見廖鴻基。洄瀾潮汐---論花蓮的轉向定位與新願景)使得台北至花蓮不超過三個小時,速度上與蘇花高無分軒輊。令人訝異的是,這條路的經費僅需蘇花高的十分之一。

多元的交通建設是防颱的不二法門

支持興建蘇花高的花蓮縣觀光協會施勝郎理事長說:「我們要一條不會中斷的安全道路。」的確,安全的道路是最重要的,但難道安全的道路只有蘇花高一條嗎?在防災計畫中常用「多元方案」取代「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政策,套用到花蓮,則是避免將千億元都投入一條蘇花高,而應分散在多條不會中斷的藍色公路與鐵路上,這樣做不僅更安全,同時能節省預算。

考量花蓮有限的腹地並善用海洋台灣的資源,既能解決農、貨運的需要,亦能在全台觀光業面臨週休五天,營業兩天的困境下,透過藍色公路以打造花蓮觀光業的藍海道路,建立蘇花高之外的新經濟之路,何樂而不為?

*本文轉載自「大戰惡魔黨部落格」,寫於2007/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