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房地産,還是節能環保?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投資房地産,還是節能環保?

2007年10月08日
作者:李泰格(駐北京的環境與科學記者)

爲抗擊氣候變化,中國需要投資幾萬億元來推動節能環保的發展。但中國的投資商爲什麽仍熱衷於房地産開發呢?

證券行;圖片來源:中外對話網站「如果缺乏透明、公開的市場環境,企業依靠拉關係、炒股票、倒地皮等非正常手段就可以賺到錢,又何苦去搞什麽技術創新?」

「三天以前,中國政府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 2020 年可再生能源占中國能源總量的比例將從2005 年的 7.5% 上升到15% ,這就是說,我們至少需要有2000 億歐元投入到可再生能源。」

9 月 7 日,在大連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强用英語介紹了中國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計劃。

在節能環保領域,中國需要的投資不僅僅是2000億歐元,或者說 2萬億人民幣。據國際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 2006 》預測,到2030 年中國需要約 3.7 萬億美元的能源新投資。如此巨大的投資機會,正等待著那些具有遠見卓識的機構和個人。

施正榮就是一個捕捉節能環保投資機會的榜樣。他曾留學澳大利亞,投在著名太陽能科學家、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馬丁格林(Martin Green)門下。 2001年,施正榮回到中國,創立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公司(SUNTECH)。儘管中國國內的太陽能發電市場還未真正形成,但這家公司已經成爲世界排名第四的太陽能電力製造商,98%以上的産品銷往海外。

太陽電池爲施正榮帶來了財富。2005年12 月,無錫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新財富》雜志 2006 年5月發布的中國大陸「500富人榜」中,施正榮以150 億元人民幣名列榜首。

不過,像施正榮這樣投資節能環保的,還不是中國富人的主流。今年 4月,《新財富》推出 2007 版中國大陸「500 富人榜」,施正榮的身家比一年前增長了 26.6億,排名却跌落至第 5位。榜單上的前 8 位富豪中,除了施正榮,全部是房地産企業的老闆。其中,碧桂園控股的楊惠妍位列第一,財富達到455 億元人民幣。

這些房地産老闆身價暴漲,大概要歸功於各自企業的公開上市,歸功於中國樓市和股市的持續瘋狂,與節能環保和技術創新大概扯不上多大關係。

在國際上,節能環保已經成爲風險投資青睞的熱門行業。在中國,情况却可能大不一樣。畢竟,節能環保是一個技術含量和風險程度都相當高的行業,而中國房地産風險之低和利潤之高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一位開發商對《南方周末》承認:現在樓盤的利潤率已經高到讓我們不好意思的程度了。

香港中文大學的經濟學家郎咸平今年 8 月在合肥的一次演講中稱「中國投資環境持續惡化」,民營企業家的投資意願不到先進國家的20% ,因爲兩年前不小心買的別墅,一轉眼就賺一兩千萬,辛辛苦苦做實業則每年只有5% 的回報率。

中國科學院的一位科學技術政策專家曾對我說:「如果缺乏透明、公開的市場環境,企業依靠拉關係、炒股票、倒地皮等非正常手段就可以賺到錢,又何苦去搞什麽技術創新?」

營造一個鼓勵節能環保和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無疑是中國各級政府的重任。中國的中央政府已經認識到:加强節能减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但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却忙著出賣土地,或者上馬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僅僅以GDP增長作爲政績,甚至趁機中飽私囊。

科技部部長萬鋼9月10日在武漢舉行的 2007中國科協年會上委婉地批評了這類行爲:「一些部門、地方的同志依然把GDP增長作爲硬任務,把節能减排作爲軟指標,激勵政策不完善,工作機制不健全,監管也不到位。」

只要不幹非法的勾當,投資房地産當然無可厚非,但中國更需要節能環保和低碳經濟等方面的投資。正如萬鋼所說,中國能源結構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有害排放嚴重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造成資源難以支撑、環境難以容納、社會難以承受的被動局面」。

所幸的是,中國的投資環境正在發生變化,節能環保也逐漸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例如,一家名叫佩爾優(PowerU)的企業開發出應用於中央空調蓄冷系統的節能技術,可以在不收一分錢的情况下幫助客戶節約用電量,然後收取節電量的一半作爲服務費用。這家企業得到了青雲創投(Tsing Capital )中國環保基金和西門子投資基金的共同投資。

佩爾優的蓄冷技術已經在國內一些機場、賓館、商場、工廠等得到應用。據中央電視臺2006 年 10月報道,武漢中商廣場採用其技術以後,一年的電費從8、9百萬元降到了6、7百萬元,而武漢市委書記苗圩還表示將實行梯度電價,耗電越多,電價越貴,然後將多收的一部分電費用來補貼節能新技術的推廣。

當然,並不是每一種節能環保技術都像佩爾優的蓄冷技術那樣,現在就可以讓企業和客戶實現雙贏。如果不考慮傳統技術的碳排放等環境成本,某種新的節能環保技術處於發展初期時,其成本通常不具有競爭力。在這種情况下,除了需要政府從政策上大力扶持,還需要企業具備强烈的社會責任感、强大的技術開發能力,以及足夠的耐心。

希望有一天,中國大陸的「富人榜」上,出現越來越多類似施正榮的節能環保新貴,而不僅僅是房地産企業的老闆。

實際上,房地産行業也離不開節能環保。據新華社2006年12月報道,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的建築節能專題調研表明,國內既有建築 99% 爲高耗能建築,建築能耗占能源總消費量的比例爲27% ,單位建築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 3倍多。房地産開發商們忙著賺錢的同時,也該多考慮考慮節能環保的事情了。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7年10月3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