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與牠的朋友們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老鷹與牠的朋友們

2007年10月18日
文字:郭志榮(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忠峰、葉鎮中(公共電視記者)

澤鵟每年10月,墾丁鷹季總是成為台灣生態界的盛事,數以萬計的鷹群,以及許多關心老鷹的人士,就像相互約定一般,一起齊聚到南方的天空下。在許多人合力保護下,這群過境老鷹受到嚴密保護,避免來自獵捕的傷害,不再是俗諺中「南路鷹,一萬死九千」的悲慘景象。

台灣可見的猛禽中,分為留棲型與過境型的兩大類,留棲型猛禽像是基隆港灣上的黑鳶,以及各地山林常見的大冠鷲等,依照不同的生物特性,長期生活在台灣的不同棲地;過境型猛禽不像留棲型猛禽長期生活在台灣,只會在某個時刻過境,成為台灣的生態貴客。依照過境猛禽的遷徙路線,每年冬天陸續從北半球國家向南飛,找尋渡冬的棲地,直到隔年春天,再北返回到原棲地。由於台灣位於過境猛禽的遷徙路線上,所以會有冬天到墾丁觀看鷹群南飛、春天到八卦山或觀音山觀看鷹群北返的賞鷹活動。墾丁地區位於台灣最南端,是南下過境猛禽齊聚之地,形成壯觀的鷹群場景,每到秋末冬初的9月、10月,總是吸引一群老鷹的朋友,像漂浪追鷹人,從島嶼各地前來守候。

數鷹人與遊客

墾丁國家公園的凌霄亭,一到9月就像熱鬧的市集,大家都來觀看南飛的鷹群。種類不同的猛禽,掠過山谷向海洋飛去,優美的鷹姿,贏得大家的讚賞;但是有著一群人四處張望,忙碌的計算猛禽的種類與數量,他們是賞鷹高台上的數鷹人。猛禽研究會的陳世中,4年前加入數鷹行列,每年一到9月,就天天駐守在高台上,分析猛禽的種類、統計鷹群的數量。賞鷹高台上的數鷹活動,成為著名的生態活動,吸引許多人志願加入,也讓好奇的遊客,開始接觸猛禽的生態。賞鷹活動的樂趣,除了觀看飛翔的英姿,如果更進一步認識牠們的生物行為,牠們就不再是叫不出身分的天空黑影,生命開始有了意義。

善良的捕鷹人

飛翔的猛禽掛在網上,形成驚悚的畫面;但是別擔心,關心猛禽鷹的研究者早已守在一旁,他們不會傷害猛禽,只是想要進行研究。遷徙型猛禽的遷移生態研究,長期只能落在數量的統計,以及種類的觀察,對牠們遷徙過程的生活史,一直缺乏詳細的資料。在農委會的評估與同意後,3年前開始進行繫放工作,設置網具捕捉猛禽。為了不傷害猛禽,捕鷹網使用特殊質料,讓鷹撞上不會受傷,輪流守候的研究人員,也要在猛禽掙扎受傷前,將牠解救下來。

繫放的研究為期2個多月,長期守候的研究者,常常是面對著空網,看著風景漫長等待,直到大群猛禽過境,開始陸續中網,藏在一旁的工作站,立即忙碌起來。在經過訓練的動作下,避免捉到的猛禽過度驚擾,開始進行一系列的紀錄與調查。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研究員們小心翼翼,猛禽卻是兇猛無比,常常猛禽不會受傷,人卻是被咬被抓得處處傷痕。這群加入遷徙調查的志工,三餐交通完全自理,在受訓之後前來調查,忍受一切的辛苦,完全是因為對猛禽的喜愛。

數鷹人與遊客         牠們不再是叫不出身分的天空黑影          善良的捕鷹人

警察、獵人、巡守隊

一具具猛禽屍體,訴說一個個殘酷的事實,但先別急著怨恨與咒罵,這裡有一個人類與動物的恩怨情仇。屏東滿州鄉由於地型關係,成為過境猛禽出海南遷之前,最好的棲息地點,長年以來黃昏時刻群鷹聚集,棲息樹林的落鷹景觀,成為生態奇景,其中10月來臨的灰面鵟鷹,成千上萬的數量,更是驚人。在早期窮困的年代,滿州人捕鷹當成肉類食物的來源,到了1970年代,鷹類標本外銷,捕鷹成為家庭副業,有句俗諺說「南路鷹一萬死九千」,形容當時捕鷹、猛禽慘死的狀況。直到保育觀念興起,保育法令頒佈,獵鷹成為違法,大量殺戮情況停止,但是每年依舊發生零星的盜獵事件,隨著獵殺手法的改變,單一獵殺的數量相當驚人。

蔡乙榮是推動墾丁過境猛禽保護的先行者,十多年前在墾丁數鷹、宣導保育觀念,近年來為了防止獵殺,開始走進社區,協助社區保育計畫。讓獵鷹人變保育人,是近幾年推動社區保育的重點,在猛禽遷徙季節,以招募方式,協助當地居民組織巡守隊,隊員中包括獵鷹人。但是巡守隊的成效,只能短期約束獵鷹人,卻無法讓保育觀念從心扎根,於是讓保育觀念與地方經濟結合,成為一項重點。

讓滿州落鷹造就當地的觀光經濟、當物種成為資產,居民能夠從中獲利,更能體會保育生態,也能是一門好生意。當夜間賞鷹的想法,成為當地居民期盼的事,或許想法不成熟、或許有違保育原則,但是微妙的變化開始產生,當賞鷹取代殺鷹,居民學會珍惜猛禽的生命。

褐林鴞          野生動物急救站          蔡乙榮是推動墾丁過境猛禽保護的先行者

獸醫和飛不上天的鷹

大量過境猛禽遷徙,許多安然飛往南方,但是也有少部分,無法重回天空,在特生中心動物急救站,有著鷹群悲傷的故事。站立木柱上的遊隼,原本是天空中速度最快的猛禽,但是牠的遭遇,讓他再也回不到天空之中;另一隻羽色潔白的澤鵟,也成救傷站的收容賞鳥,猛禽孤傲的氣息,完全消失不見。

在急救站中,不僅過境猛禽受到傷害,許多本土留棲型猛禽也遭到重創,牠們受傷的原因,九成都是人類的錯。搶救猛禽成為急救站的使命,他們不只挽救生命,也期待將猛禽送回天空。籠舍中的赫式角鷹,不僅是原住民心中的神鷹,更是瀕臨絕種的保育生物,特生中心全力保護,期待能夠讓牠重返天空。為了改進收容空間,以及讓猛禽連習飛翔獵捕,救傷中心增建新的設施,讓台灣救傷保育符合國際水準,成為台灣保育精神的榮耀。

採訪側記

數鷹群眾、研究人員、巡守隊伍,以及救傷獸醫,打造台灣猛禽保育的圖像,當成千上萬猛禽飛翔天空,贏得舉世讚嘆,但是別忘了,地面上一群老鷹的朋友們,歲歲年年永不離棄的守候。

赫式角鷹          澤鵟2          地面上一群老鷹的朋友們,歲歲年年永不離棄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