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走更樂活 從步道中探索生命的真善美(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慢走更樂活 從步道中探索生命的真善美(上)

2007年10月24日
本報2007年10月24日台北訊

秋天的風與太陽,把大地佈置成最繽紛的景象,涼爽的氣溫,不僅適合慢走,也難得讓幾位身心障礙朋友,在專家的陪同下首次走入步道,一起探索生命的真善美。

身障朋友與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組長林澔貞於松羅溪步道合影近年林務局推出一系列的全國步道系統活動,10月22日及23日兩天,更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帶領一群身心障礙者朋友,前往桃園縣拉拉山與宜蘭縣松羅溪步道體驗自然。除了請古道專家帶隊探索沿途的古道遺蹟,同時邀請作家、攝影家、自然體驗專家引導身心障礙朋友與大自然互動,並協助創作,讓參與者從大自然中尋找創意的元素。

第一天首先抵達桃園縣復興鄉角板山西南側的角板山公園,許多人來到角板山公園,大多是慕櫻花、楓紅之名而來,座落於其中的樟腦收納所,似乎有點格格不入。但古道專家伍元和指出,最早此地以種植樟樹為主,是外銷歐美的主要產地,直到樟樹砍完,才改為菜園,再漸漸轉變為觀光地。伍元和表示,台灣早期竄起的觀光區,幾乎不脫此種模式。

體驗教育專家吳海獅揀起掉落在地的樟樹枝葉,問視障朋友們是否摸得出來有幾個主葉脈。體驗教育專家吳海獅揀起掉落在地的樟樹枝葉,遞給視障朋友們,問他們是否摸得出來有幾個主葉脈。視障朋友黃燦煌立即回應:「有3個!」果然沒錯;接著要大家靜下心來嗅聞葉片,梁寶珠也隨即說出手上正是樟腦的味道。隨後,他又拉起視障朋友的手去觸摸樟樹幹,問他們觸摸後的感覺。吳海獅笑著說,自然體驗相當適合在小學進行,是引發學生對自然教育感興趣的入門法寶;加上自然體驗強調感官覺知,又能透過引導進一步深化,非常適合衍生成為創作素材。

接著一行人來到巴陵大橋,經過古道專家的說明,原來新橋及舊橋之間還藏有一座更古老的吊橋痕跡,大家望著大正3年10月土木局成立的紀念碑,聽著伍元和老師訴說當年泰雅族人以吊橋為主要交通道路的故事。隨後每人帶著頭燈探索舊橋隧道,在隧道中發現還有秘洞相連,原來正是通到古吊橋,洞口還有多年前一位師長題字在上頭,洞穴中的住戶,已變成蝙蝠家族。肢障朋友黃淑梅興奮地說,沒想到自己今天也可以參與古道神秘的探險。

下午抵達拉拉山自然保護區,這裡是擁有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紅檜森林,「拉拉」一詞在泰雅族語裡,是「美麗」的意思。園區內林種豐富,如青楓、紅榨楓、山毛櫸等變色葉木,每當深秋,綠葉轉黃、轉紅,別富詩意。這邊還有樹齡在500年至3000年左右,像神話般存活著的紅檜巨木。這也讓黃淑梅既期待又怕自己有障礙,不過主辦單位特別安排不同領域的專家與不同障礙的朋友搭配進行,這次與黃淑梅同一組的,正是生態畫家徐偉斌,斯文帥氣的徐老師主動推著淑梅的輪椅,慢慢地陪伴著她欣賞大自然創造的形態與結構,途中一棵身軀似乎被劈開過的神木吸引他們停下來,拿出畫筆細細描繪眼前的感動。

扛著角架的攝影家洛桑一手搭著唐寶寶范晉嘉肩膀,開懷地走在最前頭,經過洛桑的示範與說明,不一會兒,充滿好奇的晉嘉,神情專注地拍下許多精彩的畫面,並認真地詢問洛桑他的照片拍得好不好。洛桑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回應著,並以爽朗的笑聲來鼓勵他:「晉嘉!不用擔心,你拍下來就對了,晚上也要跟洛桑老師一起發表作品喔!」聽到這麼一說,晉嘉拍得更起勁了。

在畫家徐偉賓的引導下肢障的黃淑梅開心作畫  攝影家洛桑(左二)指導唐寶寶范晉嘉拍下拉拉山美景  黃燦煌雖然看不見,卻也框出了漂亮的小葉

另一頭體驗教育專家吳海獅正賣力展現他數十年的教學功力,他拿出裁成像窗型一樣的瓦楞紙片,引導著視障朋友:「從現在開始,每個人要去框出自己覺得最漂亮的景像,然後試著描述它。」吳老獅示範框出一株短腳冷水,感性地說:「短腳冷水雖小,卻小巧可愛,心型的葉子非常美麗,它唯一等待的,就是我們去發現它!」

在陪伴友人的幫助下,黃燦煌雖然看不見,卻也框出了漂亮的小葉。「我透過觸摸,發現這植物的葉片是倒三角形的,它的生長很有規則,尖葉的感覺相當特別。」黃燦煌說,他還另外找了一株同樣的卻枯黃的小葉,「我希望透過對比,做為呼應。」由於中低海拔森林擁有許多地衣植物,顏色或形狀,比起高大巨木並不遜色。但一般登山民眾,卻經常漠視或忽略這些微小的美好事物。

吳海獅也強調,喜愛自然,要從感動開始,「而美,便是感動的起點。」自然體驗雖在校園也能進行,但若能在自然生態豐富之處,成效會更好。因此很高興環境資訊協會安排這趟讓大家來拉拉山親身體驗。「不只是要讓學員接觸,還要讓這些自然畫面,成為印刻在心的一幅影像,這樣才能享受自然。」他也認為,自然體驗不但能訓練孩子的感官,更重要的是能向下紮根愛護環境的概念。當孩子懂得從體驗到反思,並化為文字、影像或各種創作,就能喜愛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