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邁向「可再生能源」的明天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邁向「可再生能源」的明天

2007年11月19日
作者:蕾切爾‧M‧瓦瑟(普林斯頓亞洲機構研究員)

中國西遞的可再生太陽能設備。圖片來源﹕中外對話,husar攝。中國90%的電力仍然依靠效率低下的燃煤發電,但國家制定了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大膽目標。中國真的能够實現可持續能源的目標嗎?

2005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上對與會者表示熱烈歡迎。他說:「中國高度重視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把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作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這是應對日益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問題的必經之路。」

中國把可再生能源作爲必經之路,其中大有原因。2006年,中國的發電量猛增20%。作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力消費國,中國新增發電能力1億千瓦,相當於泰國和英國的發電量總和。今年,爲了跟上經濟快速增長的步伐,避免出現電力短缺,中國的發電能力有望再增加9000萬千瓦。

這個巨大發電量的90%,來自效率低下的燃煤電廠。儘管中國煤炭儲量豐富,不久之前還是一個完全的石油出口國,但如今每年却要花費幾十億進口化石燃料,去年所需石油的一半左右都靠進口。空氣和水的質量已經亟待關注,以煤炭爲基礎的能源生産使污染更加嚴重,對農業和健康産生巨大影響。中國還面臨著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壓力。荷蘭環境評估局宣稱中國最近已經超過美國,成爲世界最大的排放國。

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

對能源安全、環境質量和全球變暖的關注,正推動中國大步奔向可持續能源的未來。政府的政策非常雄心勃勃,提出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三番,而能源消費只翻一番。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領導人强調對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兩手抓。

中國制定了大膽的目標。「十一五」計劃提出一項全國性的能效提高計劃,目標是到2010年每個單位GDP的能源消費减少20%。2006年1月,就在胡主席的上述講話發表兩個月後,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法》實施,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法律本身並沒有制定目標,但自從它通過後,中國制定了一個雄心萬丈的目標:到2020年,20%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還不包括大型水力發電。而2005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只占發電量的8%。

對中國來說,20%的目標是一個重大的跳躍式前進。行業專家相信這完全可以達到,沒準兒還會提前實現。隨著中國能源需求的激增,必須進一步挖掘國內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包括太陽能、風能和其它能源。這些巨大的能源,不僅部分解决了中國不斷發展的工業和城市的需求,對於不發達鄉村、特別是荒凉西部的人們來說,它也是一個大有可爲的電力來源。在那裏,可再生能源能够提供清潔、可靠、廉價的能量,建設可持續的生活。

中國在農村的可再生電氣化上已經取得巨大的成功。2005年,除了大型水力發電,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可再生電力生産國。大部分電力都來自小型水力發電——中國占世界總量的一半還多。中國計劃在2015年之前完全實現農村電氣化,主要依靠的就是小型水力發電、離網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

中國風力發電産業的迅速擴展吸引了國內外的公司。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風力發電能力達到3,000萬千瓦,將成爲世界第一大風力發電國。「這開發了巨大的潜力,政府的目標雄心勃勃,但可以實現。「安元易如(Azure International)公司的市場部經理韓娟麗說,這是一個位於北京的咨詢和投資公司,致力於可再生能源技術。

挑戰與極限

但是,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可再生能源法只是一個框架,中國仍然需要規範,而這些規範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聯合國發展規劃署駐中國機構的能源項目經理何平博士說。這些規範經常過於籠統,難以操作;同時,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是市場准入的障礙。

中國的另一個挑戰是在技術和技能領域的弱點。就目前而言,除了盡人皆知的家用太陽能熱水器、微型和小型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之外,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設備需要大量進口,增加了成本。對潜在的可再生能源開發者來說,另一個障礙是金融機制的缺位。由於畏懼風險,國有銀行不願提供所需的貸款。

生物柴油是另一種很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其發展還處於很初級的階段。到2020年,中國的生物柴油産量將達到2005年的40倍。中石油和中國其他油氣集團都開始進入這個領域。今年四月中旬,中石油在西南開始建設一家實驗性的生物柴油生産廠。「這些公司想像殼牌和BP公司那樣,不僅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也要成爲投資的領頭羊。中石油負責發展新能源戰略的韓先生說。

這個新的設施將有助於研發工作的進展,這是生物柴油産業的關鍵挑戰。許多專家關注食品安全,擔心油用和糧食作物之間的競爭。「我們需要進行很多資源和土地評估工作,」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博士說,「我們不知道有多少非食用農作物種植用地可以用於生物柴油工業。」

未來展望

木本能源植物是生物柴油一條很有潜力的希望之路,它們可以種植在不適宜糧食作物生長的山區。作爲更大規模「綠色减貧」行動的一部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科技部在中國西南部主導了一個生物産油生産項目。這裏很貧窮,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通過鼓勵農民種植當地原生的麻風樹,主辦者希望能够生産燃料,减輕貧困,抵制土壤侵蝕和環境退化,並且改善當地脆弱的生態系統。

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和其它組織一起成功地利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沼氣)獲得了類似的效果。2001年,TNC開始在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雲南省進行一項農村替代能源計劃。他們和當地居民、政府以及NGO合作,建起太陽能熱水系統、微型水電系統和利用農業廢料的家庭沼氣池。他們共修建替代能源系統1萬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也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系統。

在這種農村電氣化工作中,政府的作用非常深入和非常廣泛。2005年,中國是世界太陽能熱水利用量最大的國家,同時還有1,700萬中國人在利用沼氣。按照政府的目標,到2010年,沼氣利用者將達到4千萬。TNC這樣的環境NGO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幫助實現政府的目標,也幫助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入農村發展實踐的主流。「我們要在生物多樣性受到柴草收集威脅的地方工作。因此我們就到更加偏遠的農村地區去。我們已經顯著地减少了木柴需求,也改善了室內空氣質量。」TNC中國項目負責人夏祖章說。

TNC的微型水電系統相對較小,不超過十千瓦,用夏祖章的話說就是「其環境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但是,只要大量安裝,却有很大的生態效果。即便不願安裝微型水電,小型水電系統的效果也很好。中國在這個領域還有大量未開發的資源,同時在技術和地方經驗上也已經成熟。但是,當要求對中國所有大型水電工程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時,許多人對評估和規章的執行不滿,或者因此而躲避。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水利發電能力比2005年增加2億千瓦,因此,减少水力發電的環境影響是中國面臨的另一個嚴峻挑戰。

儘管通向中國可持續能源未來的道路上存在衆多障礙,但前景是光明的。「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必須超越發達國家,發展新技術、新觀念和新方法。」能源基金會副主席兼其在北京的中國可持續能源項目主任楊富强博士說。「我們正帶領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7年11月07日。 首發表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雜誌《世界自然保護》。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