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容一人行走的羊腸小徑上,鏡頭帶著我的雙眼一起走過土壤鬆散的山路、溼滑的大石塊、倒塌的橫木、爬過鐵架橋低矮的拱門,攀著繩索,猛然間眼前彷彿出現一幅山水畫,崖邊山谷間靜靜臥著一層好像睡去的棉軟山嵐……有些美景,是值得人們不辭辛苦追尋的。
有一群人終生都在努力地拜訪著不同的仙境,他們是學者、是研究人員、是登山家,有句話這麼說:「森林是台灣的魂魄」,他們辛苦的身影抱持著為大自然延續的熱忱之心。穿梭在「福爾摩沙」的靈魂――中央山脈保育廊道之中,尤其以「鹿林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原為鹿林山針闊葉樹林自然保護區,2000年行政院農委會公告成立「鹿林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豐富奧妙,更是無法言傳。
此地海拔高度從1,700-2,885公尺,東以鹿林前山和石水山為界,西邊則為博博猶溪上游到石山,總面積約495公頃。山高谷深的自然美景四季各有美妙,拜地質地形交會作用所賜,針闊葉林交會帶的霧林帶到了傍晚時分,可見濃霧化為雲海的美景,也由於人跡罕至,原生的針闊葉樹混合林保存情況良好。再加上因海拔是動物相的轉換帶,分屬於北方台灣高山動物與低緯地帶的南方系統動物同時在此交集。走入水管路步道時,誰都無法預料下一秒將會碰上什麼樣的可愛生物(或許會看到陰涼崩塌山洞內的摺翅蝙蝠、可愛逗趣的高山白腹鼠、溪水邊滑不溜丟的山椒魚……)。通往鹿林山天文觀測所的鹿林山步道由於向陽開闊,所見動植物與水管路則是截然不同(包括活躍林中的精靈梅山雀、堅韌地綻放的台灣百合、亮麗奪目的龍膽科植物、綴著小白花俗稱六月雪的台灣澤蘭、名字有趣的玉山小米草等)。
這麼完整的生命圈,令人驚訝的是竟然可以逃過大自然最可怕的天敵――人為破壞!或許是因為封閉的棲地就像是個萬倍放大的生態實驗室,並不需要人類的關注,相反的,長久以來許多專家學者和林業人員在這片豐饒的大地對於單一物種做調查監測,渴望透過深入了解,好讓這些生命能擁有最適當的成長空間、找出如何和其他生命相處的方式,串連出背後生態系整體的概念。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近年來在政府與相關單位的規劃下,開始設置了解說步道和登山指標,步道本身除了觀光,其實有更多的意涵,如巡護山林、山村聯絡、古蹟文化巡禮等,能帶入山區大量遊客或人為干擾的林道,林務局已採策略性廢棄不維修的政策,棄車從步,已是相當的進步。
觀賞「豐饒大地話鹿林」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