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4日
摘錄自2007年11月14日中央社日內瓦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一份最新調查報告指出,東亞國家進口的俄羅斯紅鮭比俄國記錄的捕捉數量高出5成至9成,顯見跨國的漁業管理出現大漏洞,危害保育。
這份由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出版的報告呼籲,俄國、日本、中國和南韓等國的政府應加強俄國鮭魚貿易的管理,區分合法與非法的漁業活動,以保護鮭魚免遭過度捕撈。報告中聚焦於俄羅斯鮭魚出口至中、日、南韓3國市場的情形,但也提到,2006年下半年,日本北海道以東,依「北太平洋溯河性魚類委員會(NPAFC)」定約禁止捕撈溯河性魚類的公海上,台灣(及中、韓)相關漁船激增。台灣與中國都不是該組織的會員。
經分析比對多項各國正式公布數據,報告指出,從2003年到2005年,每年間估計有高於俄國所報告數量8000噸至1萬5000噸的俄國紅鮭進入東亞市場,價值約4000萬到7600萬美元。WWF在新聞稿中說,俄國政府大幅低估紅鮭實際捕獲數量,可能的原因包括非法捕撈、漁民申報不實,或政府的通報系統有缺陷。報告中說,日本是全球最大的鮭魚進口國,其中冷凍紅鮭有一半是直接自俄國進口。中國的進口則主要不是為了國內市場,而是以低廉成本加工銷往國外,大部分的製品外銷目的地是歐洲和美國。
報告提出一系列建議措施,呼籲相關國家政府採行,包括:加強港口和邊界管控、阻止鮭魚漁獲的海上轉運、提升俄國與東亞國家政府間的船隻監控合作和資訊交流、強化保稅倉庫使用透明度、增加貨物抽檢、加強鮭魚產品的標示與來源追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