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日前立法院一審通過的《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關於農舍興建的基地面積限制從0.25公頃放寬為 0.1公頃之第18條修正條文,在飽受輿論爭議下,仍將逕付二讀,在今(19 )日的立院全院審查會中排入第7案。反對此案的立委田秋堇,以及多位綠黨參選人,均呼籲朝野發揮道德勇氣,不要讓此案過關。
據了解,原本此案在昨日仍有機會透過朝野協商阻擋下來,但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認為,啟動朝野協商的責任在國民黨而不在民進黨。因此,最終兩黨並未對此案再進行正式磋商。程序委員會已將此案排入二讀審查,至截稿為止,仍等待審理中。
放寬農舍興建基地面積,涉及龐大的土地買賣與營建利益。熟悉立院生態的人士指出,立委選戰方酣之時,各方「牛鬼蛇神」為了「喬」利益使盡各種手段,已不是什麼秘密。若演變成正反雙方赤裸裸的對決、比人數,「利益方絕對穩贏」。法案審查在即,要擋下此爭議甚大的法案,似乎只能依靠「立委諸公的道德勇氣──是否在意輿論壓力」了。
「農地非農化,三農無以為繼」,這是本報在2007年初推出十大環境議題前瞻中的一個題目。如今,在立委選戰方酣之時,立法院目前審查中的《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修正案,似乎不幸應驗了這則「環境預言」。
任何環境趨勢均非一夕造就,2000年立法院通過農發條例修正草案之時,似乎就已為近年來的「農地非農化」拉起序幕。姑且不論農發條利修正就短、中、長期而言,是否真能照顧農民生活,改善農村環境,保障台灣的糧食安全。但這股趨勢背後的複雜因素,需要有人加以耙梳。
2007年9月間,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辦理兩岸環境媒體交流期間,來自中國南方農村報的記者江華,與台灣長期在農村經營鄉里的詩人吳晟,有一次對談的機會。趁著現在,本報將當時的對談內容整理出來,希望讀者有機會對照兩岸異同,更深一層思索農村面臨的問題。
以下為當時談論內容紀要,談話地點位於彰化溪州。另本報也將於12月26日舉辦「2008環境大預言:十大環境議題前瞻論壇」,持續探討2008年的農業走向,歡迎讀者一起來激盪與思考。
吳晟:掏空環境與農村主要根源在黑金政治
如今掏空國土與農村環境的主要根源,在於1980年代黑金政治的竄起。
在國民黨主政的1970年代以前,台灣農村發展基本上由鄉紳所主導,當時的國民黨統治階層,也有一部分的文人基礎。然而,到了1970年代以後,黨中央為了驅逐舊勢力,鞏固所謂「本土政權」,開始結合黑與金,大量啟用黑道背景的土豪劣紳,下放權力,這現象到1980年代以後更為惡化。
所謂黑金政治,亦即黑道與財團結合在一起。何以致此?一開始,黑道以非法或合法掩護非法的方式,拼命累積了金錢,有了錢之後,競選民代與地方首長,擠進了權利核心。地方黑金進入統治階層後,就把持了走向,整個成了黑金統治。
吳晟說,雖然在這樣的趨勢下,呈現出「黑道控制,但是經濟繁榮」的表象,但這是建基在糟蹋土地、環境與人性」之上。不只金融體系,包含砂石、海岸等土地與環境,都被掏空了。吳晟舉《台灣農業觀察:江湖在哪裡?》一書中的分析,認為這樣的現象,前總統李登輝有他該負的責任。
關心環境的人們,可以從何角度切入,改變現狀?吳晟認為社區意識與年輕人的投入很重要。他以自己為例,只要住家附近的工廠排放污染,便持續報案、檢舉,但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力量看得太小,卻也「不要想成可以頂天」,付出能付出的,即使「只是一點點」,就很好了。
吳晟也期勉年輕人多實際行動,投入社區運動,例如嘉義洪雅書房房主余國信,關切不當的市政建設,出自很單純的動機,完全無利益考量,不打高空、不談理論,很務實的行動,就獲得不錯的進展。
江華: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農村 面臨三個發展階段
江華指出的第一個階段是:「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政府給予農民虛擬的私有制經營模式,這激發了農民在有限土地上的創造性,他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自1985年-1992年之間,獲得了足夠的發展,甚至被一些見證中國農村近百年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最好的階段之一,有老人回顧說,這一百年的農村歷史中,1927-1935的八年時間,中國農民在國民政府的對農政策上享受了人身自由和經營自由的黃金時期,而大陸的改革開放似乎又讓農民可能回味這樣的光景。
然而,隨著「工業價格剪刀叉」(壓低農產品價格並抬高工業產品價格,以農業補貼工業)的急遽拉開,以及農民對土地的過度開發,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在1992年之後的數年之間,又加上高稅費,農民逐漸陷入了困頓之中,因為入不敷出,他們開始與土地拒絕合作,紛紛湧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等發達城市群打工謀生。
其三,是1990年末期到現今,農民在農村和城市的夾縫當中尋求出路,多少出現了一些回歸農村的跡象,這得益國家取消各種農業稅等費用,並且也逐漸地減免農村義務教育的收費;但是農民的身上,仍然有著醫療、可持續性發展、環境破壞等沈重的負擔。
不過,江華認為經歷這三個階段後,中國農民還有一個優勢是:「農民經過30年的改革經歷,他們在城市群當中獲得了謀生的財富,發展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他們經歷了現代文明的薰陶,和在城市當中愈挫愈勇敢的精神以及現代契約意識的覺醒,這都為大陸農民走向現代意象的農民身份的轉變,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說,農民正在成為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從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不斷推出的惠農政策,看出中央政府也日益重視著中國農民逐漸成熟的潛在力量,不過分的說,現在的中國農民,是我們國家穩定發展、協調進步的重要基礎。」
註1:聯產承包責任制,將集體所有土地按一定年限,讓農民承包經營。
註2:中央一號文件,中國中央政府針對當年農村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因為近年來第一個文件都是關於農民的,故一般簡稱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