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鹿港居民發起抗爭,峻拒杜邦欲在彰濱工業區設立鈦白粉廠;豈料,22年後,杜邦在山東東營設廠成功;而且,採用的生產工法被評為「消耗資源最多、產生汙染最大」。面對東營眼裡只有GDP,卻不顧環保的做法,大陸輿論已要求東營最應該向台灣學習。
杜邦東營廠坐落於東營市中心東方13公里的一片荒蕪海邊鹽鹼地,預計明年年底工廠即可興建完畢生產,投產之後每年鈦白粉產量22萬噸,規模超過大陸任何一家鈦白粉企業,屬於世界級大廠;總投資金額約47億元人民幣,是杜邦在美國以外最大的投資專案。
據《南方周末》報導,杜邦東營廠引發的環保爭議,首先是該廠使用的是低品位鈦原料。參加過該廠第一次環評的氯化法專家劉長河指出,目前全世界共有24家氯化法鈦白粉廠,只有杜邦的兩家工廠使用這種低品位鈦原料,其餘都使用二氧化鈦含量超過80%以上的高品位鈦原料。
綜合大陸氯化法專家的研究,氯氣這種高危險化學物質的消耗量,低品位鈦原料是高品位的2倍,產生的氯化物為4倍,甚至是10倍。消耗氯氣越多,產生氯化廢渣就越多,低品位鈦原料中的放射性物質釷、鈾較多,放射性廢渣必然也更多。
杜邦計畫把這些廢料灌注到距地面3千公尺的井下以避免汙染,但恰恰是這種利用深井灌注廢液的做法引起了爭議。劉長河指出,廢液灌注到2千到3千公尺的地下後,將擠滲到岩層的沙礫之間,但危害發生後,很難再處理,危廢汙染特別是放射性汙染只能任其蔓延。
其次是從杜邦專案再向北25公里,就是全大陸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護區「黃河三角洲溼地」,黃河由此入海,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由此中轉,當地風光優美,東營市市民也因此自豪。不過,絕大部分東營市民並不清楚,今後他們的腳底之下,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廢液灌注區。一些知道內情的市民開始在網路發帖上抵制杜邦專案。
據報導,杜邦東營廠投產後,將給東營市每年增加5億元稅收,並創造600個工作機會,這還沒算上杜邦改善工廠周邊交通所花的錢。總之,對東營市來說,單從經濟效益看,這絕對是一筆好買賣。
但有大陸輿論認為,「廈門PX專案被緩建,讓人們看到了環保觀念深入人心,PX專案『開門環評』更體現了廈門政府尊重民意,這些都為東營慎重對待杜邦項目做出了樣子。而在這個問題上,東營最應該做的就是不妨放下架子,向台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