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與環境(用教育 捍衛地球!)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交通與環境(用教育 捍衛地球!)

2007年12月27日
作者:謝隆欽

「妳知道劉德華嗎?」那時候我大四,偶然的機緣,利用週末騎車到烏來下盆部落,幫一群想再讀書的泰雅族朋友重拾書本。見面的第一天,我問了這麼一個蠢問題。

「她們是原住民,不是土包子。」同行朋友的提醒,我才頓然驚覺,這遠道而來的關心,因不了解而失禮了!

「都已經要當老師的人了,為什麼還會問那種笨問題?」雖然已在屏東古樓部落教了第三年,但那次因陌生而起的窘境,仍然不時會浮現腦海,惕勵自己。原來,就算事先已作了些功課,還是有所不足,仍然易陷片面半解的窠臼;需得親臨,才得見真實與完整。

問題是,親臨,談何容易?台灣雖然不大,二高、高鐵、雪隧也已先後通車,但許多交通不便的地區,仍然現實地存在著,也就限制了馬不停蹄的台灣人親臨異鄉的機會與意願。缺乏接觸,缺乏理解,也就缺乏了欣賞、關心與體諒。

交通,真的改變了生活呀!讀大學時,我常從左營搭午夜的平快車,半夢半醒地抖動七個半小時到台北,再搭公車趕到公館上第一堂課。現在上車還來不及出好一份考卷,高鐵就帶我接到了台北捷運,到新店開完會,還讓我來得及回家追七點的垃圾車;乘高鐵走雪隧,讓同時從嘉義出發的宜蘭朋友,比開車回高雄的我還早到家。

交通建設是不是必要的呢?讓交通促成交流,讓交流帶來交心,讓決策千里的政要能進陋室了解何不食肉,讓走馬看花的旅人有餘裕咀嚼芬芳,讓行萬里路的深刻,彌補萬卷書本的不足。

但是講到開路,總是會先開出許多爭議。怕破壞,怕污染,怕文化消逝,怕淨土蒙塵,怕便利帶來疏離,怕工程帶來是非......怎麼,交通美事突然變成百害無利?勇敢的台灣人,卻好像住在恐懼之島。

問題的根,還是在教育!如果環境教育在台灣能普被重視,如果台灣人都具有環境正義,如果九年一貫能讓未來棟樑明白生態環境的脆弱,如果高一「必修基礎地科」能讓未來的社會中堅理解地球系統的環環相扣,如果高二「選修地球與環境」能讓準大學生警覺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成長駭人,如果大學的環保社團能不瀕臨倒社,如果永續發展在台灣能不只是口號或理念,交通的開發還會被視為是必要之惡嗎?

當如果還只是如果的現在,幸好,有條路比較好走:網路。

在部落中教書,更深深明白仰仗網路的必要!雖然網路仍然有其侷限,但已能相當程度地提供資訊與交流,消弭隔閡與誤解。我還沒機會去貢寮看核四工地,也還沒時間到花蓮拍海洋深層水的工廠,但我們可以從網路票選環境新聞開始,先用最環保的方式,來覺察關懷我們的川海土地。

↑ 引自環境資訊中心,12/30截止,敬請參與

回顧反省2007人類走過的環境足跡,展望期許2008人們對地球能更加友善!

===

我在環境教育上使用到的一些網路工具

》Google Map相片定位
http://maps.google.com.tw/

》loc.alize.us污染地圖
http://loc.alize.us/

》大台南污染地圖
http://life-up.org.tw/modules/pollution/

》二氧化碳計算器
http://www.envi.org.tw/cooltaiwan/calculator_01.html 

※本文原載於用教育 捍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