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增值的文化資產─東港共和新村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不斷增值的文化資產─東港共和新村

2007年12月31日
作者:林崇熙(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兼人文與科學學院副院長)

在政治社會時空變化下,眷村因為眷改條例的施行而大幅度消失,才驚醒許多人們對於眷村特殊文化價值與歷史記憶的思考與想念。被改建的眷村,空留文物與老照片,卻再也喚回不了此反共抗俄年代的歷史見證。尚未被改建的眷村,縱然被以古蹟或歷史建築之身分而留下來,卻因為人去樓空而空留滿目蕭條。因此,保存良好且居民尚住其中的眷村就顯得非常難得,屏東縣東港共和新村就是這般的珍貴文化資產。

鳥瞰共和新村;圖片提供:林崇熙

當日治時期建造這片建築群時,它的功能很單純地就是空軍軍官宿舍。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此建築群也被接收成為眷村而為「共和新村」。此時,此眷村的文化資產價值開始滋生,包括日本軍官的顯靈傳說而供奉之,及許多來自大江南北的新移民的故事,不管是顛沛流離、英勇抗戰、剿匪殺敵、或家鄉軼事等,開始在這些新住民的茶餘飯後或樹下閒談中傳述著。當然,許多來自大陸家鄉的美食手藝,也開始在東港這塊土地上落腳紮根。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眷村有著新的人才出現,例如廣受喜愛的表演工作坊金士傑導演就是出身於此,而且還不時回老家在樹下展卷或沈思。備受尊敬的前輩攝影家早在1965年就在此設立了「屏東縣單鏡頭攝影協會」,至今猶存。除了人才輩出,我們也看到種種植栽在居民的細心與用心下欣欣向榮,在不經意間,這個眷村竟然成為東港最令人喜愛的超級大公園。 居民有散步的友善空間;圖片提供:林崇熙

這個公園式的眷村中,不僅有著處處綠意盎然與四季繁花盛開,更有著消暑的游泳池;不僅是每天早晚附近居民散步健走的好去處,更是附近小學越野賽跑的好場地。也就是說,這個眷村已經不再只是榮民的起居處所,更是附近社區居民的生活空間。愈來愈多的人們喜愛這裡、參與這裡,也就創造愈來愈多的幸福感與共同記憶,這個眷村的文化資產價值也就日漸增加。         

初進此眷村會被一棟棟日漸稀少的日式宿舍風格所吸引。日式宿舍的多層次龜式防空洞;圖片提供:林崇熙感、雨淋板及竹編夾泥牆所構成的隔熱版層、典雅的窗櫺、優美的庭院、及屋頂上的鬼瓦等,無不營造出一股似近非遠的異文化風情,而做為一種令人欣賞的文化物種。除此之外,此眷村還隨著時間的流變而出現當年的克難房舍、閩南式建築、及近年的現代設計感建築,而圍牆及大門等更是品目繁多。再者,已經少見的空襲警報塔、日式消防栓、日式垃圾桶、龜式防空洞等,又都是特殊歷史脈絡下的多元建築見證。可以說,這個眷村一方面擁有豐富的建築文化物種,另一方面卻又能保持著協調的風貌,實在非常難得。從建築面向亦能清楚地看到此眷村的文化資產價值一直在增長著。

我們觀察與思考這個眷村的文化資產價值時,不能就單棟的建築來評定,而需從人才輩出、社區認同、地景地貌、多元建築、社區活動、人們生活、情感投注、優質環境、歷史記憶、…等多元面向來綜合評論。尤其是,這個眷村的人們還願意繼續住在這裡,來使此聚落繼續生生不息,更是文化資產保存的核心關鍵。當此眷村做為聚落文化資產而能得到保存時,意味著上述的生活空間、生態環境、與生活方式都能繼續得到維護。那麼,我們就能說,此眷村做為文化資產在維護著人們呢!只要人們能繼續生活在這眷村中,此眷村的文化資產價值就會不斷地增長,而將永續成為人們心中的寶貝。

相較於全國第一個法定登錄的聚落─澎湖縣望安鄉中社─來看,共和新村有著更佳的優勢條件。望安中社固然有著風格優美的傳統建築,但卻人口日漸外移、老化、而稀少;此外,其眾多建築日漸傾圮,更是一大隱憂。可是,共和新村不但有著高達九成五的居住率,每天早晚附近社區居民湧入運動的人潮,更是使得此眷村顯得生機盎然。一個文化資產貴在人們願意永續生活其中,而有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做為一個文化資產,共和新村不但沒有「舊建築再利用」的困境,也沒有鉅資修復的危機。一個生趣蓬勃且持續增值的文化資產,就是文化資產保存的最佳境界。共和新村整個聚落若能保存下來,且繼續讓居民樂活於其中,就是文化資產保存的最佳典範了。

滿佈植栽的居住環境;圖片提供:林崇熙 滿佈植栽的居住環境;圖片提供:林崇熙 日式風格的宿舍;圖片提供:林崇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