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害?汙染? 洗腎率也有南北差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藥害?汙染? 洗腎率也有南北差異

2008年02月18日
摘錄自2008年2月17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尿毒症發生率世界排名第一,分析洗腎患者分布,雲嘉南地區全台最高。研究顯示,雲嘉南民眾體內汞、砷等重金屬含量超過其他地區平均值2倍,原因待查。

衛生署統計,台灣尿毒症患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平均185人,雲嘉南每百萬人高達514人。以縣市區分,發生率(指每年新增病例)前三名是台南市、高雄市和嘉義市;盛行率(指存活病例)前三名為台南市、嘉義市和高雄縣。

什麼原因造成南北差異?很多醫師懷疑,南部另類療法盛行,是造成這種差異的因素之一。但相關研究不足,「背後的龐大商機及政黨色彩,讓醫界不敢碰觸這敏感地帶」,一名腎臟科醫師說,人口老化、藥物濫用、水質砷汙染等都有影響。

高雄榮總腎臟科主任周康茹、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黃尚志都表示,不管是保肝、固腎或消炎止痛,長期服用都會加重腎臟負擔。但很多人一聽到要洗腎,嚇得去找民俗療法,甚至邊洗腎邊吃「固腎」藥物,結果可能惡化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