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人鳥大戰 開炮掛網救農漁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金門人鳥大戰 開炮掛網救農漁

2008年02月27日
摘錄自2008年2月26日中國時報金門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有「鳥類天堂」之稱的金門,已發現紀錄的各種鳥類就有近3百種,賞鳥成為當地重要觀光資源,但鳥群吃魚也吃農作,氣壞收成不好的民眾,使出各種方法驅趕,天天上演「人鳥大戰」。

位於大陸弧形沿岸中間地帶的金門,係候鳥南來北往必經的路徑之一,鳥種呈現豐富多樣化,加上遼闊台灣海峽的隔離,有些鳥種為台灣所未曾紀錄,或極少發現。近半世紀的海岸軍管,一般民眾不能隨便下海,也讓金門鳥類的棲息環境,意外受到保護,即使解嚴開放觀光,仍因海岸雷區的阻絕,甚少遭到人為干擾。以每年南下度冬的鸕鶿為例,數量就高達8千至1萬隻,晨昏列隊飛行的熱鬧畫面,被譽為世界級生態景觀。

但為數可觀,且不乏珍稀的鳥類,卻未必都受到歡迎,因為鳥群覓食,有的在魚塭吃掉魚、蝦,有的在田間啄食高粱穗粒,變成農友和養殖戶的頭號大敵。不甘心鳥群搗亂的農友,有人在田間大張鳥網,管你留鳥、候鳥,或陸鳥、水鳥,落網後日曬雨淋,統統變成不成「鳥」樣的乾屍。有人則敲鑼打鼓,甚至還自製「定時炸彈」,搞得平疇綠野也炮聲隆隆,一片肅殺死寂氣氛。

針對金門候鳥過境帶來農作損失,內政部研議成立防治鳥類危害工作坊,並與縣府共同研擬相關防治及補償方案,希望終結「人、鳥大戰」,營造和平相處的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