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s/all/themes/quatro/images/news-default.jpeg)
全球消費者都面臨食品價格上漲,這波糧食價格上漲在分析家眼裡,是結合了眾多因素的「完美風暴」,包括氣候異常、高油價和低糧食儲備量在內的全球經濟劇烈變化,以及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大增的消費者需求。
全球最窮國家仍是這波糧食價格上漲下面臨最高飢荒威脅的地區,另外上周埃及也爆發因為糧食補助問題引起的衝突造成兩人死亡,布吉納法索和喀麥隆本月也都有因為食物引發的衝突,甚至連義大利都出現因為類似理由而發起的示威。
推動糧食價格上漲的因素包括油價上漲,增加了從肥料到運送到食物處理所有過程的成本;還有中國和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對肉類和乳類食品需求量快速增加也推升穀物價漲,另一個就是製造生質燃料也需要原物料。
罕見的是糧價上漲同時發生在幾乎所有的主要作物和大多數國家。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美國食品價格去年上漲4%,是1990年以來最高漲幅,今年預期也會有相同的漲幅﹔埃及的麵包價格上漲35%、食用油漲26%,埃及政府最近因此取消糧食補貼改直接發現金給弱勢族群,但是這項計劃因為遭到民眾反對而暫緩。澳洲乾旱和阿根廷水災讓法國的奶油價格2006年到2007年漲了37%。
在中國,中國自1980年以來人均肉品食用量增加150%,豬肉價格去年上漲了58%,但是菜市場裡買豬肉的人還是絡繹不絕,而且越來越多消費者要挑部位買。為了抑制食品價格,北京已經釋出儲備糧食,但是摩根大通中國市場部主席李晶說:「這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根源。問題的原因是供需失衡,需求很強勁,供應吃緊,就是這麼簡單。」
政府紓困是讓糧食價格波動維持在最小範圍內的短期措施,但是一國政府抑制物價往往對其他地區有險峻效果。例如今年中國限制麵粉出口導致印尼麵粉價格上漲,烏克蘭和俄羅斯限制小麥出口,造成進口國的小麥價格大漲。「世界觀察研究所」的郝威爾說:「我們需要一個大範圍的回應措施,區域性或者國際性等級的。所有國家都與全球糧食市場緊密聯繫,這是全球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