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工作假期全台首例 第一步:搬磚弄瓦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眷村工作假期全台首例 第一步:搬磚弄瓦

2008年03月28日
本報2008年3月28日台北訊,彭郁娟、陳誼芩報導

空軍三重一村一景眷村,是台灣多元族群的重要一環,民國38年隨著國民政府遷台的國軍,在台灣各個角落地生根。然而,隨著老兵的凋零、長時間的族群融合,以及眷改條例的實行,眷村文化和特色慢慢地在消逝。3月28日有將近30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志工,聚集在空軍三重一村,參加為期3天的「三重.眷村.工作假期」--這是全台第一個「眷村工作假期」,透過讓志工親手修復房舍、參與文物保存,與在地居民共同找回眷村記憶,打造眷村新意象。

空軍三重一村自治會會長王繼新帶領志工認識眷村環境空軍三重一村隱身於三重精華地段的安靜巷弄中,是全國少數現況保存良好暨對外敞開大門的眷村。空軍三重一村自治會會長王繼新表示,眷村文化在台灣將近60年,如果隨著拆遷改建而沒有加以保存紀錄,將會是台灣近代史的一大損失。這次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三重社區大學合作舉辦「三重。眷村。工作假期」就是希望關心眷村文化的各界人士共同參與,讓這一股推動保存眷村文化的力量更為緊密紮實。

關心眷村文化資產保存共同參與這次工作假期,讓推動保存眷村文化的力量更為緊密紮實。而本次活動召集人董俊仁表示,經過三年多以來的努力,空軍三重一村已登錄為歷史建築,眷戶對於眷村保存已從觀望到投入參與。不同於往年空軍三重一村的其他營隊,這次工作假期由在地居民提供志工夜宿眷村、品嘗眷村美食,將讓眷村與外界有更密切的互動與了解。

萬能科技大學老師顧敏敏這次「三重.眷村.工作假期」重點工作為老屋復舊與眷村文物整理。在第一天的活動中,邀請到華梵大學建築系老師葉乃齊和萬能科技大學老師顧敏敏,講解眷村房舍復舊和眷村文物整理。顧敏敏表示她樂見國內首次眷村工作假期能讓志工參與文物保存工作,透過參與讓更多人對眷村有更深的了解和情感投入。然而,三重眷村文物保存的首要之急為建立完整的檔案記錄,及打造適合的空間儲存,如此才能避免文物在志工更替間受到損害。 

三重眷村工作假期進行復舊的老屋活動期間將由專業師傅帶領,進行竹編泥牆、竹籬笆製作,以及利用回收的舊屋瓦重新舖蓋於老房子上。並由老師帶領志工,進行村中文物的分類與整理。復舊的老屋將做為村子的文物展示館,延續眷村的文化脈絡。目前就讀於台大城鄉所,並為本次工作人員的沈芳如表示,空軍三重一村已於2006年8月28日由臺北縣政府公告「全村」登錄歷史建築,因此,即使未來居民全數搬遷,村內的屋子都還能存留下來;此時引入志工的參與,不僅能幫助眷村文化傳承,還能注入新的文化異象。

從小出生在空軍三重一村的王得瑾,是眷村第三代,成長過程中雖到外地求學、居住,但仍對這個地方有著濃厚的感情,因為這裡充滿小時候的回憶。「以前這個廣場是小朋友聚集、遊戲的地方,現在年輕人都到外地去了;廣場的景象也從樹叢、花圃,變成了涼亭、水泥。」

另一名也是眷村後代的志工史玲綺,住在眷村改建的大安區成功國宅,父親和祖父都是空軍軍人,但是過去對於家族史和眷村文化沒有太多瞭解,看到環境資訊電子報的訊息,所以參加這次的眷村工作假期。另外,也有從中壢騎腳踏車前來參加活動的電子工程師、三重當地的文史工作者等。

志工們施工第一步:清洗瓦片志工們開始施工的第一步,是清洗傳統黑瓦,以及搬運廢磚頭。數百片黑瓦,是在去年12月2日政府拆遷空軍三重二村時搶救回來的,志工們同心協力,將老舊黑瓦整理、清洗、分類、晾乾,之後要將這些黑瓦重新掛上屋頂。志工們賣力的工作直到天黑,晚上則在眷村的戶外廣場舉辦蚊子電影院,播映「遲暮旅程」與「落地生根」兩部紀錄片,並邀請導演吳東牧與蕭菊貞座談,讓大家分享眷村變遷與外省文化。

眷村工作假期也安排志工夜宿眷村、品嘗眷村味,深度體驗眷村文化,還有腳踏車淡水河兩岸深度之旅。包括三重堤防野鴿聚集區、仁安醫院 (台北市社區營造中心)、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霞海城隍廟、中興橋下沙洲菜園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