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的方式有許多,包括改變生活方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少吃肉多吃蔬菜,甚至熄燈一小時等等,這些雖然都沒錯,但是仍無法避免排放二氧化碳的事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說「回到原點,惟有綠色植物可以透過光合作用的自然過程吸收二氧化碳,然而「保育」工作對全球暖化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
身體力行保護山、海與濕地
環境資訊協會自2004年起陸續在台東、花蓮、陽明山、七股等地推動生態工作假期,此種在工作中放假、在放假中工作的新型志工服務型態,即是以「保育」為號召,集結民眾的力量,身體力行為保護山林、海洋以及濕地等自然景觀盡一份心力,將這些美麗的土地還諸綠色植物。
由於坊間以學生為訴求對象的生態導覽營隊較普遍,因此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生態工作假期的原意是,希望讓已經在工作的社會人士,同樣有機會重新走出野外與土地互動。但陳瑞賓表示「年齡不是最大的問題,而是看需求和自己的心意」。目前協會已設計了更多樣化的工作假期,有的在夜間活動、有的甚至需要潛水執照等,各種工作假期訴求的族群不同,除了社會人士外,也有學童與較年長者可參與的類型。
積極投入 為生存爭取更多時間
由於環境資訊協會舉辦工作假期的期望是希望連結志工的參與及當地的需求,讓志工以實地工作與生活的方式融入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因此事前須花很多時間和社區溝通。
台東利嘉林道工作假期的成功就是建立在耐心的溝通上,當地的原住民還為志工做生態導覽,陳瑞賓秘書長笑著說「我們甚至被當成都市鄉巴佬。」整個合作互動過程帶給當地社區更多自信心,也使當地居民又重新發現周遭環境的美,進而強化想要珍惜保護的心情。
談到台南七股工作假期的護沙行動,陳瑞賓秘書長與長期投入七股海岸保育的鄭秀娟女士見解相同,「雖然人無法勝天,但可為我們爭取更多時間。」在這樣的信念下,一群熱心的台灣民眾以及遠從日本來的朋友共同進行竹枝護沙行動,希望減緩沙洲消失的速度。2007年科羅莎颱風過境後竹枝留住的豐碩沙量讓所有海內外志工欣喜萬分。
與土地互動的生命之旅
對於這些工作假期的參與者而言,所留下的不會只是一次旅遊的經驗,而是一種生命的感覺,和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另外,協會為汲取國外經驗,也和日本做交流,甚至派員赴蘇格蘭參加當地的工作假期。陳瑞賓表示舉辦工作假期並非為了辦活動而辦活動,而是抱持著「實地去做對土地的感情才會更深厚」這樣的信念。
保育固然是重點,喚起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更是核心。因此生態工作假期除了落實抗暖化外,更希望根本建立起人與土地的親密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