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玫基豪雨重創中南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區防洪成員的水利專家、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上午指出,國內治洪觀念完全錯誤,政府只著重在工程面,將所有籌碼全部放在水門、堤防、抽水站、排水系統等,完全未納入全球氣候變遷的因素;再這樣下去,只會「籌碼丟越多,死得越慘」。
曾任省府水利處長的李鴻源強調,政府不能再用舊思維,老想以工程手段治水,如同認為癌症只要吃了特效藥就可以好;政府必須坦白認錯,從觀念扭轉、提出策略再來治水,不能只看工程面。
他說,這次台中、高雄淹大水,主要是政府未重視全球氣候變遷,在都會開發過程未重視「滯洪」觀念,原本可以讓雨水滲透、逕流地底的滯洪區都被水泥、柏油所取代,排水系統蓋再多、再寬也不夠用。
他說,以台中、高雄縣水患為例,台中市因重劃區陸續開發,將農田變成高樓,滯洪區不見了;高雄縣原本有大貝湖、小貝湖可滯洪,但小貝湖也被填平蓋大樓,暴雨一來,洪水無法渲洩就釀成水患。「國內都會區全部都有同樣的問題,台北縣市只是這次運氣好,雨沒下在這裡」,他願當烏鴉預言,未來台北縣市一定逃不過如同這次中南部水患的命運。
他說,國外早就實施都會區滯洪池概念,在建築法規明訂任何開發案必須包括消化雨水量的滯洪區,無論是人工湖、公園或具滲水性的開放空間都行,才能取得建照、使照,但國內建築法規並沒有規定,只能用道德勸說,成效非常差;即使政府部門興設滯洪區,例如林口鄉就設了26個滯洪區,又面臨由哪個單位接管維護的問題。
李鴻源說,2005年水利署編列8年800億時,他向水利署長陳伸賢建議治水不能只看治標的工程面,必須納入全球氣候變遷、國土規畫,先訂出完整政策再處理工程,才能治本;當時他了解800億是民進黨政府為了綁椿,因此建議陳伸賢將800億砍1/4供綁樁就好,其餘趕快從治本做起,陳不敢答應,如今已花的300億元果然都是綁樁,且毫無效果。
他不諱言說,十幾年前他在省府服務,主導完成大台北防洪設施,當時也未納入全國氣候變遷因素,如今看來確實錯了,而且恐怕無法解決大台北盆地淹水問題。
國內治水仍停在老思維,例如嘉義縣沿海養殖業一年抽60億噸地下水,等於150座水庫的水量,地層持續下陷,中央地方投入治理將逾250億元,包括在東石鄉用堤防把整個漲潮就淹水的聚落團團圍住,但依地層下陷速度,再加上雨量稍大,仍全部玩完,花再多錢治理仍一點意義都沒有;他持續與縣府、公所及養殖業者座談,大家都認同將淡水養殖池由政府租用,改為蓄洪池、人工湖等含括國土復育、產業調整等方向的規畫,問題是此事涉及跨部會,豈是水利署或經濟部就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