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產業還是社區經濟? | 環境資訊中心
李永展

社區產業還是社區經濟?

2006年02月22日
作者: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在2006年元月六日召開了第一屆「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的頒獎典禮,並在隔天舉行了優良社區產業研討會,這些活動點出了台灣的社區營造已經進展到一個新境界:從「生活社區」到「生態社區」,最後再邁入「生產社區」,這三個面向正是永續社區的生活、生態、生產「三生面向」。但在建構永續社區時如果要推動社區產業便必須正視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究竟是「社區產業」還是「產業社區」?甚至更進一步,究竟是「社區產業」還是「社區經濟」?

經濟指是對商品或服務的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等諸多活動的總稱,或簡單的說「生計」,其意涵比產業更寬廣,因為產業只集中在一級、二級、或三級產業的「生產」。可以說,社區產業只是以生產為骨幹,缺乏社區經濟所涵括的「以家戶生計為訴求的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等諸多商品或服務的活動」。

社區經濟當然更有別於經濟社區或產業社區。社區經濟必須植基於社區,在社區內透過社區營造讓民眾對社區有共識,也願意對社區投入更多心力,然後在社區自主運作的前提下,讓社區有經濟的維生能力,讓社區發展不受政府或私人企業的左右。但經濟社區(或產業社區)則往往建構在經濟(或產業)已經發達但缺乏社區營造的社區,因此鼓勵這些社區納入社造理念,這個作法通常是由經濟部門主政的經濟產業為主的發展導入社造理念,當然重要,但必須和社區經濟有所區隔。

從台灣社區發展的脈絡來看,社區發展從早期以人文歷史為主,讓社區居民意識到社區的主體性,透過人文歷史的追尋,讓居民有生活面向的認知,這是永續發展的生活面向。生活社區在台灣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是一個重要的基石,它幫助台灣解決城鄉不均衡發展的「中空」鄉村(即中壯階層居民外流)的窘困。而生活社區逐漸穩定後,便邁入到生態及環境面向的整頓,也就是空間營造、環境改造、社區綠美化的面向,這是永續發展的生態面向。

但社區營造不只是人文歷史的追尋及空間環境的改造,更是社會習性及社區發展的整體,尤其在921大地震後,更讓重建區居民體認到社區重建過程中,除了生活及生態面向相當重要外,社區自主運作更為社區重建的骨幹,這便牽涉到永續發展的經濟面向。

要再次提醒的是,社區發展從社會及環境面向進展到經濟面向,是要讓社區能透過經濟發展讓社區有自主運作的能力,從而達到社區營造的核心理念──創造更多的社會資本、創造更多促使社區合作的共同價值或規範。惟有透過社會資本的累積,才能建構真正的公民社會,邁入永續發展的國度,這正是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大力推動社區經濟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