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玫基風災引發治水爭議。在此同時,河川管理不當所引發另一項嚴重的環境問題卻少人注意,那就是空氣污染。根據調查,中部地區的空氣品質有日漸惡化趨勢,其中有30%是來自幾條大溪裸露的河床。
近年來,由於上游修築攔河堰截水攔砂,或附近工廠抽取地下水,瓜農收成後休耕,均造成下游河床裸露,大風一颳,即漫天飛砂。河川揚塵會大幅增加空氣懸浮微粒的濃度,嚴重影響空氣及生活品質。中部地區濁水溪沿岸一帶,每當東北季風一起,經常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茫茫一片,雲林崙背、彰化線西一帶情況尤其明顯。
小時候常見河床長滿芒草,哪裡來河岸揚塵的問題?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處處長蕭慧娟昨(22)日表示,20年前,濁水溪畔過度開發,河床裸露所導致的揚塵問題即已浮現。為妥善解決,環保署從2002年開始,選定全台河岸裸露最嚴重的濁水溪和卑南溪,試驗不同的治砂方法,包括以水或礫石覆蓋,再散播草種、種植馬鞍藤及甜根仔草等海濱植物來定砂;2006年則嘗試以稻草覆蓋再加以植草,但這幾種方法都因河床缺乏水源及大塊礫石保護,每逢大洪水或颱風汛期,即被沖毀,狀況一再重演,徒耗公帑和心力。
環保署空保處科長周禮中進一步說明,今年初,環保署開始在濁水溪畔試辦「跳島式植生法」,從莿桐到西螺,選定7個揚塵情形特別嚴重的地區,以與東北季風垂直的角度,張起一面面高1公尺、長10公尺的攔砂網。經過4~5個月觀察,發現每面攔砂網前方可自然形成長1公尺、後方則堆出長5公尺沙丘。所攔截下來的砂量有35~52立方公尺,足足可裝滿5~7台21噸的大砂石車。
蕭慧娟表示,這些原本要飄到空中的砂塵,被攔截下來後形成的沙丘,一段時間後,即有草種自然落下,生根成長;若自然植生不足,再由人工加強種植,都可發揮良好的固砂防風功效。估計成本一平方公尺只要5元,僅為稻草覆蓋法的1/2或1/3;加上若當颱風來襲,攔砂網即可收起,平時亦十分便於移動,並可重覆使用,經濟又實惠。
因試辦成效良好,環保署表示,將推廣「跳島式植生法」到河川揚塵嚴重河川,除濁水溪外,針對國內另5條河床裸露較嚴重的河川,如大甲溪、大安溪、高屏溪、卑南溪、花蓮溪,也將在今年開始優先施做。希望能恢復河岸的自然生態,待長滿芒草、蘆葦,沙塵飛揚的情況即將不再。
然而,河岸揚塵問題根源來自河岸裸露,河岸裸露問題來自長久以來的人為不當開發,若源頭不治,再好的防砂治塵工法豈不都只是治標而已?對此蕭慧娟表示,濁水溪多年來已禁止溪砂開採,環保署目前已成立專案小組,跨單位協調水利單位做好河川維護管理,請其針對租地瓜農重新訂定契約,規定休耕時採間作方式,以解決揚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