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育成效不彰 「無效溝通」為最大障礙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自然保育成效不彰 「無效溝通」為最大障礙

達爾文生物多樣性研習落幕 年輕自然學家帶回溝通技能及方法

2008年08月18日
本報2008年8月18日英國訊,耿璐報導

世界地圖─大家從哪來?當來自全球21個國家的年輕自然學家齊聚一堂時,能為環境保護貢獻什麼呢在為期10天於英國Shrewsbury進行的達爾文生物多樣性研習盛會中,這些年輕科學家第一個共識是:「我們失敗了!」

很明顯的,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人投身於環境保護行列,學校開設了各樣環境課程,博物館也多了相關展示,更不用說綠色產業逐漸變成潮流,但是我們的環境呢?在研習中,所有參與者都對自己國家的環境狀況不滿意,雖然成果不如預期,不過,認清自己目前的處境才能將朝下一步邁進,真正的改變現況。

對於來自各地的年輕環保工作者來說,盡全力保護當地環境,維護身為生命命脈的生物多樣性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來自伊拉克的Nabeel向大家展示中東最重要的溼地在完全乾枯之後,如何在不到10年間重回原貌,現在60%的溼地面積已恢復生機,不但鳥類回來繁殖,當地人們也重拾傳統的捕魚技巧。

來自葉門的Safwan則展現中東各國聯合保護遷移性鳥類棲息地的大串聯計畫和成果;除此之外,菲律賓的Deborah、蒙古的Uganbadrakh、肯亞的Crase致力於瀕危物種保育,斐濟的Tuverea、羅馬尼亞的Istvan Koven著重在鳥類保護,而哥倫比亞、巴拿馬、埃及、蓋亞納、台灣等區域也展現出不同的環境教育推廣策略。當所有人集合在一起時,呈現的是融合多樣元素的龐大力量。

抓小動物   活動   討論

不過為了要符合不同領域參與者的需求,課程設計多偏向大眾走向,對於專業自然學家來說,觀察及辨認鳥類、無脊椎、昆蟲、植物的基本課程略嫌簡單,而對於了解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威脅,大家也已經在各自的工作過程中,有實際的體認;但是能和世界各地的環境工作者一起分享想法、工作內容,讓不惜千里飛來英國鄉間的所有參與者,得到無法比擬的學習經驗。     

大合照除認清目前的努力尚未成功之外,21國的環保工作者接下來釐清的是「為什麼?」。在一連串的課程和討論後,「無效溝通」被視為最大的障礙。英國「田野研究協會(FSC)」的環境教育部主任James Hindson在團體活動中讓大家了解,溝通不良很多時候是傳達者的問題,而很多環境工作停滯不前,也是起因於侷限想法、缺乏互動、以及傳遞錯誤訊息;但負責整個研習營的FSC並不直接給大家答案,而是提供許多評估溝通技能及溝通效果的方法。

達爾文生物多樣性研習營最後一堂課在17日晚間結束,今(18日)所有學員將回到自己的國家,並持續為維護生存環境付出。未來還是有許多挫折,不過所有學員都學會要如何檢視成果、修正方法,而這些散佈全球21國家的夥伴則是最佳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