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9月23日
摘錄自2008年9月22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sites/all/themes/quatro/images/news-default.jpeg)
9月22日是國際無車日,全台灣多個縣市在21日、22日兩天展開無車日行動。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商圈從22日上午7點到下午5點更是全面封街,管制汽機車通行,鼓勵民眾利用大眾運輸工具。自10年前法國在9月22日發起無車日活動後,台北市是台灣第一個參加國際無車日的城市,至今已舉辦7年,目前台灣已有24個城市加入國際無車日活動。
今天的新聞辭典為您介紹:國際無車日 國際無車日起源於法國,在許多歐洲城市面臨汽車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狀況下,在1998年9月22日,法國一些年輕人最先提出「In Town,Without My Car!」,也就是「在城市裏、沒有我的車」的口號,希望平日被汽車充斥的城市能獲得片刻的清淨。
這個主張得到法國都市居民的熱烈支持,成為全國性的運動。法國綠黨領導人、當時擔任法國國土整治和環境部長的瓦內夫人倡議開展一項「今天我在城裏、不開車」活動,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個城市的回應。當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願棄置私家車,使這一天成為「市內無汽車日」。在9月22日這一天,有些城鎮限制汽車進入,只允許公共交通、無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車和行人進城。這個讓城市得到片刻喘息的運動,很快席捲了歐洲。
一年後,1999年9月22日,66個法國城市和92個義大利城市,參加了第一屆無車日活動。2000年2月,法國首創的無車日倡議被納入歐洲聯盟的環保政策框架內。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歐盟的14個成員國和其他12個歐洲國家決定加入歐洲無車日運動。截至目前,根據不完全統計,已有37個國家的近1,500個城鎮參與。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亞洲和南美洲國家的城市,也開始推廣這項活動。
台北市是台灣第一個參加國際無車日的城市,至今已連續舉辦7年的活動。而目前台灣已有24個城市加入國際無車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