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之神」背後的環境代價知多少? 環團籲各界理性檢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經營之神」背後的環境代價知多少? 環團籲各界理性檢討

2008年10月24日
本報2008年10月24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15日在美辭世,社會各界一面倒以「經營之神」歌頌王永慶創下的典範,然而,環保團體昨(23)日召開座談會,一方面公開向王永慶家屬致哀,一方面也希望從台塑六輕對在地居民的衝擊、台塑獲利背後的環境成本與稅賦的公平性等層面,理性探討「台灣付出多少代價成就王永慶典範?」

攝影:陳秉亨

台灣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強調,召開這次最座談會的目的,是看到王永慶過世後,主流媒體呈現一言堂,將王永慶神格化,卻未探討台塑集團50多年來壯大的過程中,政府如何扶植台塑,就水、電、稅金、土地予以補貼,以及台塑集團如何透過捐贈來避稅。另外,台塑集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台灣1/4強,六輕建廠對雲林沿海數千養殖業者所受到的衝擊、雲林有了六輕後的困境,也都欠缺反省的聲音。

簡錫堦:不要鳳毛麟角的公益  好好納稅才是正務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首先表示,在眾人歌頌王永慶捐錢做善事的同時,卻沒注意到王永慶個人與台塑集團規避稅賦的問題。他說,我們不需要王永慶拿鳳毛麟角公益來贏得大善人美名,只要他好好繳稅就好。

簡錫堦舉例,「台塑四寶」中,台化年賺400億,所繳的稅是0,台塑繳稅只佔12%,南亞2.76%(賺410億,約繳10億),和一般中小企業25%的稅率相比偏低許多。另外,王永慶個人財產480億,應該要繳200多億遺產稅,但不用繳,因為他全部捐給長庚醫院,長庚醫院是非營利事業,可以不用繳稅。

簡錫堦表示,台塑一開始投資麥寮六輕廠需資金2800億,其中1400億就是是政府安排銀行聯貸給台塑,利息只要3%,但銀行借款要10%才有利潤,剩下的7%就由政府補貼,一年補貼約90億,這金額「一個勞工要賺15000年,他不用做什麼事就賺到!」

他批評說,「王永慶從一個米店學徒起家,又有勤儉、刻苦耐勞等美德,固然值得稱讚,但他為什麼不繳稅?」「生前不繳,死後也不繳,這是什麼企業責任?」

李根政:王永慶代表犧牲環境換取短期利益的價值觀

王永慶模式受到歌頌,代表台灣人認同這樣的價值觀,但這樣的價值觀卻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需要檢討。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舉例說,目前製造PVC的台塑仁武廠還在運作,每天排放大量氯仿等有毒化學物質到後勁溪下游的1600公頃農田,政府卻一直縱容。在地方團體要求下,仁武廠負責人曾承諾以歐美標準來改善,但兩三年過去,排放不減反增為2-3倍。李根政痛批台塑可以如此排污的原因,是因為政府一直以農牧業的標準來管理化工業的廢水排放。

李根政說,當初台塑六輕到雲林麥寮蓋離島工業區,號稱可提供12萬個就業機會,衍生有60萬人口的產業,但如今卻雇用了大量外勞。此外,隔離水道500公尺的規劃,以浪費土地為由縮減為100公尺,宣稱多出的土地要創造新市鎮引進15萬人口,建設安養中心、醫院等,但13年後,擔任環評委員任內質疑當初的承諾未兌現,台塑卻一概推翻,「這樣的公司稱得上是誠信的公司嗎?」

此外,「王永慶曾說過自己的養生之道是吃有機食品,但他的企業卻在污染別人的土地。」李根政補充說,過去在屏東鯉魚山發現的8000多公噸污泥,有很多證據指向台塑,但地方政府無力對抗財團,屏東縣府提起多次求償官司都敗訴,反而最後是環保署花8000多萬委託台塑處理。

麥寮工業區重創沿海養殖業

李根政控訴,麥寮離島工業區蓋下去,雲嘉南、台中的空氣品質日益惡化,台西鄉一家國小,一個月要向環保局報案20幾次,扣掉假日等於天天要通報。而為了填海造路把濁水溪往下游的輸砂抽走,造成嘉義布袋、東石外海的外傘頂洲退縮40-70公尺。「歷史應該要評價這一段!」

雲林淺海養殖協會總幹事林進郎補充說,他本身是養殖牡蠣苗業者,當地有7萬人因為工業進駐而失去生計,但從來沒看過政府替漁民規劃適當的配套措施。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陳秉亨引述養殖業研究學者劉富光2003年的研究,「一般而言文蛤養成期為8~9個月,而台西麥寮附近文蛤養成期常常延長至12~13個月,並且養殖的文蛤重量不如以往……因此造成養殖漁民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培育文蛤,獲利減少。」

※ 彰化、雲林、嘉義文蛤養殖戶收益比較(資料來源:劉富光2003)

  彰化 雲林 嘉義
扣除池租收入 34.9萬/公頃 12.9萬/公頃 34.7萬/公頃
不繳池租收入 46.9萬/公頃 27.9萬/公頃 40.7萬/公頃

根據陳秉亨的訪查,六輕設立前許多人在附近買地,滿心期待日後商機滾滾,如今卻被套牢。他舉出研究數據說,「六輕未設立之前,從事養殖漁業平均每戶每年的淨收益可高達113萬元(潘得芳,1991)」。六輕設廠的承諾之一為地方帶來20萬人口新市鎮不但沒有達成,雲林自六輕設立之後,低收入戶逐年增加、平均所得依然敬陪末座,全縣人口減少16,916人,沿海鄉鎮台西、四湖與口湖減少的人口佔雲林流失人口的43%。

因六輕的設立,雲林沿海空氣品質堪慮。攝影:陳秉亨。

成就一位「經營之神」,台灣得付出多少環境與社會的代價?或許,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的觀點可作為各界審視的起點:「以一個文明的角度來檢視,(台塑集團)存在太多問題。就一個創造文明的角度來說,王永慶不應該被稱作一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