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校園教授國際經貿和國際安全的相關課程,對於金融風暴所導致的全球景氣低迷有很深的感觸與憂慮。感觸所以深是因為,一次大戰結束至今近百年,人性的貪婪面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以前列強便因為經濟利益衝突、民族主義滋長,走向軍備競賽,最後導致戰爭爆發。而現在各國一味追求經濟成長,放縱投機性資金和濫用金融衍生商品,造成風險無限分散、貸款抵押機構倒閉,最終情勢失控難以逆轉。《經濟學人》在2月份有一篇文章—「世界經濟的整合在各方面都倒退了」,內容指出全球化不僅讓我們彼此的聯繫加深(一起繁榮,也一起面對風險),更讓彼此的問題交錯難分,金融風暴的結果將是國際貿易量下跌、對外投資額減少、失業率上漲,然後此三者形成惡性循環。
倘若金融風暴引發的全球景氣下滑將持續相當一段期間(國際貨幣基金、世界投資促進協會、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均不約而同提出未來經濟嚴重蕭條的數據與研究報告),那麼更值得令我們憂慮與恐懼的將不是物質享受上的拮据,而是直接威脅人類生存的環境與衛生條件的惡化。英國清淨能源及碳交易市場分析公司(New Energy Finance)於本月4日指出,全球經濟衰退已經對綠色能源產業的投資造成衝擊,想要依國際預設的減碳進度來緩和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已不可能。一旦時程拉長,節能減碳方案的經費將逐漸短缺,工業國家允諾降低碳排的意願、開發中國家加入後京都(Post Kyoto)減排行動的可能性、以及協助第三世界國家適應極端氣候的基金都會面臨挑戰。如果情勢真的如此發展,那麼氣候變遷及其相關的環境與社會變化,將對全球人類健康造成難以估量的衝擊!歷史上,地球環境生態的改變往往在經濟事務之外,也使公共衛生陷入危機,實例如:疾病與傳染源的擴散、潔淨飲用水資源的匱乏、以及食物來源遭受污染等。
去年年底,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一份研究報告列出可能因氣候變遷而爆發疫情的12種疾病,當中包括了禽流感、肺結核、霍亂、鼠疫等曾在台灣普遍流行過的法定傳染病。以禽流感為例,世界衛生組織在本月2日又公佈一起埃及孩童感染的病例,依此病例的感染源調查報告來看,該名孩童曾與病死禽隻有密切的互動。另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相關資料,自2003年12月以來,亞洲已有9個國家或區域爆發高病原性禽流感,平均死亡率高達61%。而近年來中國、印尼、越南等地被公佈H5N1病毒和禽隻感染人類的案例,也每年都在發生,當中感染者都與上述埃及孩童的病例一樣,曾與禽隻或禽類有所接觸。「現買現殺」,是目前台灣許多家庭購買食用雞肉的習慣,多數消費者也認為這是美味與新鮮的保證。傳統市場中活體宰殺雞隻的攤販在全國供應市場中約佔有兩成,這對國人的健康而言,無疑是一個安全漏洞,政府在拼經濟之餘不該忘了對國民健康的承諾。
盱衡人類歷史,可以說在工業革命之前的經濟成長率幾乎不曾比今天高過,即便最繁盛的年代,就現代成長率的觀點來看,也不過就是1%上下。如果眼前的金融海嘯就足以將我們淹沒,那麼除了更為貪婪的慾望之外,當代人類和祖先相比真的是沒有一丁點兒進步。景氣的好壞猶如一年四季的更迭,是一種循環,有和煦的春天,當有令萬物畏怖的嚴冬。惟地球的生態與人的生命健康若受到破壞與威脅,將可能永遠喪失,無法挽回。馬總統在其競選政策中承諾政府不僅要提出前瞻的環保政策,更要求國家的政策環保,讓台灣能成為再生而節能的低碳家園。此外,馬蕭的醫療政策也肯認公共衛生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將保障民眾享有健康的權利。政府上任迄今,已做了很多振興經濟的努力,期待能盡快在環境與國民健康這方面也有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