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綠黨大安區立委補選系列一 從「新的起點」出發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聚焦綠黨大安區立委補選系列一 從「新的起點」出發

2009年03月25日
苦勞網2009年3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孫窮理報導

在去年台北市大安區立法委員李慶安因為國籍事件辭去立委職務之後,產生出一次「立委補選」的機會,而在2008年,因為「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實施,而創造一時盛況「第三勢力」政黨參選的狀況,並沒有出現在這一次「首善之區」的補選中。唯一的例外,是綠黨推出了溫炳原參選;「在李慶安宣佈辭職的時候,大家就想要選了。」綠黨祕書長潘翰聲說,很多人躍躍欲試地把戶籍遷到大安區,在確定提名前,在只有2百多名黨員的綠黨內部,還引起了不算小的競爭。

提名前的競爭

主要競爭者有潘翰聲、溫炳原以及「美裔台灣人」文魯彬。

「這幾年綠黨的形象和我重疊,這個原因是希望能夠增加我的曝光機會。」潘翰聲不諱言綠黨在參選的操作上,有拱出特定政治人物的企圖,不過,在這一次黨內提名的過程裡,這樣的操作方式,引起了一些討論,「大家其實也不樂見到黨只有一個人,所以雖然我的知名度比較高,選起來會比較容易,但在討論中,仍希望有別的人能夠出來參選。」潘翰聲說。

「另外,一個候選人如果在各選區跳來跳去的話,也容易成為別人攻擊的話題」,溫炳原補充,就是因為顧慮到潘翰聲在信義區的經營,所以黨內的討論傾向了推出另外的候選人;至於興緻勃勃的文魯彬,則因為移民時間的問題,不可能獲得中選會承認的參選資格,「當然,移民參政的問題,是值得挑戰的」而文魯彬的登記被駁回,也已經進入司法程序,「就黨的立場,還是不能不考慮『參選風險』的問題。」潘翰聲說。如果堅持挑戰「移民參政權」而推出無法獲得合法參選資格的候選人,這會讓選民懷疑,綠黨是不是「玩假的」。

從綠黨選前的「競爭」與辯論,可以看出一件事情,這個政黨已經開始真正面對自己成為「政黨」的事實,也已經在政治的操作上,開始摸索自己的遊戲規則與策略了…

距離目標很遠的一個起點

製表:苦勞網

我們把目光拉回到一年多以前,2008年首次「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委選舉,為了超越政黨票十名區選人的門檻,綠黨到處「找」候選人、尋求合作,甚至一度傳出與當時的台灣團結聯盟、第三社會黨等有合作或整合的可能,不過,最後確定的卻是「綠火合」,由綠黨和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合作提出候選人,並且徵召了多位有特地定方性議題的人士參選,希望藉著即使這些綠黨色彩較低的候選人,拉抬綠黨的政黨票。

不過,這一個策略,從結果來看,並不成功,從2008年立委選舉綠黨提名選得最好的候選人基隆王醒之和花蓮鍾寶珠,在他們的選區裡,綠黨的政黨票都沒有明顯地拉高,甚至遠遠不及王、鍾兩人的個人選票,「這個結果讓綠黨難堪。」潘翰聲說,「醒之和寶珠是有基層的,不過綠黨的這塊招牌沒有給他們什麼幫助。」

的確,從作為一個企圖在社運界做到「政治集中」集中的政黨來說,如果將2008年的選舉作為一個「起點」來觀察的話,那麼這個「起點」還真的在距離目標很遠的地方。我們如果把這一次大安區立委補選當作從「起點」踏出的第一步,就且讓我們從這裡開始做一些討論。

「首善之區」

製表:苦勞網
■綠黨2008年在大安區選情相對「強勢」,表現其「中產階級」性格。

隨著最近二、三十年台北都市發展的位移,台北市的大安區,被稱為「台北中的台北」,被公認是全國最「中產」,以及「高所得者」集中的區域,在2008年,綠黨在這裡獲得1832張政黨票,這個數字,甚至超過綠黨在台南市、嘉義市、新竹市…等都市的得票。如果跟台北市其他行政區比較,2008年綠黨在這裡並沒有提出區域候選人,卻在12區中得票率排名第二,僅次於在十幾年前有過還不錯成績參選人彭渰雯參選的文山區。

被認為選票集中在「中產階級」的政黨,綠黨在這個最中產區域的成績的確比較好,「我們跟德國綠黨一樣」潘翰聲說,「在全球社運裡,紅的(階級運動)容易攻擊有了錢之後才能談環保,這是從社會直線發展的觀點來看…」言下之意,綠黨並不接受這樣的結果,不過潘翰聲希望以此作為綠黨的一個利基、一個起點。

我們更細地分析大安區中各里的狀況,就可以更進一步看到綠黨的現狀與策略。《待續》

※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