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千年的朝聖之路(上) | 環境資訊中心
世界遺產巡禮

穿梭千年的朝聖之路(上)

2009年03月27日
作者:潘家駿

在巴西文學大家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的小說《朝聖》(The Pilgrimage)一書中,曾提到一條「銀河之路」,一條通往西班西北角的「康波史泰拉的聖狄雅各」(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奇路。

法國康波史泰拉的聖狄雅各,是文化路徑的一個代表;Moissac © UNESCO / Patrice Thebault 這條朝聖之路之所以被稱為「銀河之路」,乃是因為朝聖者在夜裡總是憑藉著銀河方位,而標出明日的行程途徑,也因此它被稱為「康波史泰拉」(Compostela),意即「星之原野」;而它之所以稱奇,因為這條道路會對我們說話,所要說的話也不只是客觀地告訴你這條道路多麼奇險美麗,如果我們用心聆聽,我們聽得到我們的生命故事正在這裡發生,我們也會看到我們的生命旅程正在這裡邁步向前。而就在這不斷邁向「我們人生命核心的那一位(天主)」的旅途中,迷途、尋回、拯救的故事透過沿途教堂空間的裝彩飾畫,盡情地向我們訴說愛的生命故事。

名稱和路線

從歐洲各地走到聖狄雅各的朝聖路線主要地有12條之多,這些道路在西班牙文裡,被稱之為El Camino de Santiago;在西班牙文西北方的方言(Galician)裡則稱之為O Camiño de Santiag或是Ruta Xacobea;在庇里牛斯山裡的巴斯克語(Basque)稱此道路為Donejakue Bidea;在法文裡,稱之為le chemin de Saint Jacques;而在葡萄牙語中,這些道路的名字是O Caminho de Santiago。這些不同語言的相同名稱-「聖雅各之道」多少也都向我們反映了:各地的語言儘管不同,但卻是在信仰中找到了共通的氣息。而其中大致從法Saint-Jean-Red-De-Port的一段,穿越庇里牛斯山,連接西班牙,沿著西班牙北部直到康波史泰拉的聖狄雅各的這條銀河之路被尊列為世界遺產。

聖雅各之道的歷史背景及成因

這條銀河之路一路帶領著朝聖客迤邐到那擁有使徒大雅各墳墓的聖狄雅各。按照古老的傳說,在第九世紀初期,有一道斑斕奇光灑落在一位隱修士眼前,並且在他的生命裡濺灑成一幀心靈地圖,指引他在聖狄雅各找到了埋葬使徒雅各的地點。在基督徒的初期時代,雅各使徒被派遣到西班牙傳揚福音,然而卻成效不彰,並且受到冷漠與輕蔑的交錯對待,一種難以持續的失望,使他打道回到耶路撒冷,但回到耶路撒冷後,卻成為當時羅馬帝國所指定的猶太人祖國的統治者──希律王(Herod)暴政下的殉道者,甚至還被希律王下令禁止屍身安葬,而使之曝屍荒野。後來有一群基督徒將其屍體偷走,並且將之裝載在一艘無人船上,最後頼一位天使的引領,漂洋過海,到達那後來稱為「康波史泰拉」的地方,並埋骨他鄉異地。

這個故事不斷地被傳述著,而發展出更多有關的傳奇。這些故事都被一位法國神父Aimery Picaud收集在他所編輯,名為Liber Sancti Jacobi(聖雅各之書)的書裡。在書中,Picaud神父就曾經描繪了這條通往康波史泰拉的道路,後來漸漸地,這條路變成了基督徒世界地圖裡的一條顯路,成了基督徒除了通往耶路撒冷和羅馬之外的第三條最重要的朝聖之路。

事實上,對這條路的軼事傳說是如此多重情貌,而真實的歷史也是如此風采千秋。我們現在就回溯歷史,索驥歷史的軌跡,走踏一趟歷史層疊,並充滿了美麗與傳說的「康波史泰拉」。

一、基督徒之前的朝聖之路

在基督徒賦予這條路信仰的意義之前,這條路為古代住在的伊比利半島的人們,如凱爾特(Celts)以及後來征服西班牙的羅馬人等,對他們而言而言,這條道路就已經在他們的生活述說著意義,因為在「康波史泰拉的聖狄雅各」那裡,很可能就有一座古羅馬帝國神廟的遺跡。

在這時期,就已經有許多朝聖者帶著虔誠,絡繹不絕於這條路途中。這些在以後的基督徒眼中的異教徒的走向神聖的舉動,卻是深深地影響了基督徒把他們對神聖的絕美嚮往,化為可追尋的朝聖行動,而這些信仰遺跡仍然深鑿在整個旅途中的大千景致裡。

在朝聖途中,垂手可見的扇形貝殼記號就是這古代朝聖與後來的基督徒朝聖精神細針密縫,而錦繡出的大千景致之一。這些扇貝的形狀狀似夕陽餘暉中的落日,基督徒之前的凱爾特人就把這扇貝當成是行走此路的一種象徵記號,來象徵這是一條走向生命終向的道路,一條通往日落之鄉的道路,並在一步一腳印間,顯出生命的萬象原質、浮塵實義。基督徒更進一步,將聖雅各宗徒曾經搭救一位帶著扇貝形狀帽子的騎士,使這騎士復生的傳說與這古代的朝聖意義結合在一起。這位騎士就成了那黃昏落日的象徵,也成了生命終向,亦即死亡的記號;而扇貝是生活於水海之下的一種生物,也因此,這位騎士也成了那在死亡的惡水下獲得生命的象徵。同樣地,當聖雅各的遺體行經大洋的時候,也沒有被死亡的惡水吞噬,反而被吐了出來,安然抵達「康波史泰拉的聖狄雅各」,猶如舊約聖經裡,基督徒一直以來都將之視為基督復活預像的約納先知,這位先知在大海中遭魚怪吃進肚腹,但三天之後被吐了出來,重新獲得生命。因此之故,這朝聖旅途中的扇貝隱喻了「從死亡中活過來」,也就是基督徒所說的「復活」。

二、早期基督徒的朝聖之路

最早有關基督徒到「康波史泰拉的聖狄雅各」的朝聖紀錄是在第八世紀,且在第十二、三世紀,成為基督徒世界最有名,也是最普遍的朝聖之路。這條道路之所以成為朝聖顯路,是有其「時世造英雄」的時代背景。

歐洲的十二、三世紀,足堪稱為「旅人的時代」:除了神職人員或修道士的傳教、牧靈或朝聖之旅;青年學生遠赴他鄉,至心儀的大學尋訪名師的求知之旅;在土地所有權尚未確立的這個時代,居無定所的地主和農民的遷徙之旅;商人的商務之旅;技工的習技之旅等以外,還有一種旅人總令人側目,他們就是手執長杖,身背簡單行囊和皮囊(裝水或葡萄酒)的朝聖客。他們多半以徒步或騎馬的方式往前邁進。他們來自歐洲的方圓各地,卻朝向同一的目標──伊比利半島西北部的聖地──聖狄雅各匯聚(下週待續)。

※ 本文轉載自世界遺產雜誌第一期。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