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帶蓋水泥公園爭議多 北市客家政策是開發?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林帶蓋水泥公園爭議多 北市客家政策是開發?

2009年04月05日
苦勞網2009年4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郭安家報導

「不對話規劃不透明」、「到底有沒有工程價值,有沒有工程意義?」專業都市者規劃組織理事長黃瑞茂如此說明客家主題公園爭議。4月1日愚人節,也是捷運局召開客家主題園區工程的資格標前一天,環保團體與地方居民再開記者批判繁雜工程,為老樹掛上黃絲帶,直說「砍樹污名化客家人」。

R0012418

客家主題公園雖名為公園,但水泥硬體設施是蓋在既有的林帶與廢棄的交通博物館之上。由於地方居民不斷透過市民信箱與說明會表達立場,園區設計有稍微改變,如取消既有竹林林帶,蓋竹林清境步道的工程。現在爭議仍有跨堤平台、穿過林帶的L形自行車道、擋土牆工程、巴士停車格…等。

黃瑞茂表示,應該要有跨出河堤的平台,但現在的平台不合節能省碳,3200平方公尺水泥塊不符合亞熱帶氣候,上面噪音、空污嚴重;其實既有設施墊高一下依然可接到堤防,不用移樹。黃瑞茂認為規劃應該像台南安平樹屋一樣。

此外,根據社區居民與綠黨最新調查,跨堤平台工程基樁對捷運隧道有震動安全之虞。平台向河堤延伸出去七根基樁,P01基樁(深40公尺,直徑1.2 公尺) 與捷運隧道水平距離僅12公尺。且該地質軟弱地下水充沛,1994年捷運隧道施工就發生林口社區下陷事件,居民抗爭後,拆除重建成今天的水源麗景社區。這些理由支撐著居民「反對大興土木,簡單就好」的訴求。

R0012437
(圖說:客家主題公園google空照圖,左側為水源路,右側為汀洲路,北側為師大路。綠色部分為林帶,紅圈則為人工梯田範圍。)

不過,客委會的野心很大,把複雜工程與客家文化結合。記者去電客委會主委的周秘書,首先詢問最不環保不客家勤儉精神的人工梯田。不願透露名字的周秘書說,山田是個意象教學,表現客家先民刻苦勤儉務實農耕生活,平台不是很貴,教育不是價值或多貴算出來。他說,三峽有客家文化園區,台北首善之都為何沒有?五十幾個國家有客家社團,要讓他們到主題公園有回到家的感覺。

園區規劃仍在爭議與修改階段,無法確定客家主題公園移多少樹,1月22日地方說明會的報告是移269棵樹,居民陳小姐則表示,「市政府欺騙他們只移67棵樹」,客委會主委的周秘書,卻又對記者說只移20幾棵樹。

過去松山菸廠經驗,移樹會致死。但,周秘書說,沒有砍樹是移樹,還加棵,其他永遠保留,未來會到500多棵樹,自然步道協會的林淑英顛三倒四說我們砍樹。但,陳小姐表示,市政府樹籍資料張冠李戴,不是榕樹結果掛上經濟價值較低的榕樹。

市府仍用「棵」計算林帶規模,福木、苦楝、客家桑樹將移植,作為樹林種子庫的鐵道邊小樹苗也將鋪上水泥。客家大老李喬表示,聽到市府在自然樹林地做奇怪的變化,台北是古老城市,應立即保有該地樹木、蕨類、草本、無家可歸的鳥類動物。李喬說:「請高抬貴手留下難得的綠地。」

黃瑞茂則說,台北盆地的林帶北區是圓山,該地則是南區重要生態廊道,連接蟾蜍山、北科大、台大、寶藏巖、自來水博物館、新店溪畔的「綠手指」與「藍臍帶」的交會地,也是北市「生態城市」的規劃。

簡單的工程卻意外引起極大反彈,原因也在於市府對話姿態。居民發現市府1月22日說明會欺騙民眾規模較簡單的單車道因坡度不夠無法設計,需要L型單車道。事後甚至連結十個里長支持開發案,宣稱「環保團體小意見抹煞規劃」,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說:「如果市府要訴求里長,那我們就訴求居民。」

R0012435

※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