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尊重生態限制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請尊重生態限制

2009年04月14日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核能夢;圖片來源:我們的島自馬政府上台以來,政府打算重新擁抱核能的跡象隨即顯現。首先是在去年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行政院以由上而下、未徵詢民意的方式,火速訂定了「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其主要除了將馬總統的減碳目標及經濟成長的政見納入外,最重要的,是「將核能做為無碳能源的選項」,這明顯地違反了「環境基本法」中非核家園的目標。其漠視民主程序,無視既有法令的政策制訂過程,實是令人嘆為觀止。

接著,行政院在今年2到4月中旬舉辦2009全國能源會議,在提高能源效率、發展再生能源、調整產業結構、課徵能源稅、以及實施碳權限量管制與交易制度等幾個大方向表面上早已有共識或歧異不大甚至已有相關法案送立院審查的情況下,這個全國能源會議成為台電與擁核學者企圖打破「非核家園」、為永續能源政策綱領背書的平台。尤其行政院透過會議程序的操弄,企圖以不符合比例原則的與會專家代表,要來挾持民意,更令人深以為憾

這些擁核人士的背後動機其實不一,儘管說詞冠冕堂皇。台電公司應是與核能工業有難以割捨的利益關係,核工學者則是難以割捨自己的專業領域,其內心意念實不足為外人道也。由於可從核電廠獲利,他們比常人更有意願承擔核電風險,而口口聲聲向外說明核電是安全的。然而,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在有其他選項下,我們何必承受這樣的風險呢?不管核電廠的風險能降到多低,這只不過是個無意義數字,核安意外可能明天就發生,可能一百年也不會發生,但一旦發生災變,許多人將一輩子喪失家園、健康或生命,我們為何要陪著這些人去玩這場代價高昂的賭博遊戲呢?

尤其核安牽涉到操作人員及儀表設備的狀態,每個人都有不小心踢到東西的時候,電腦也常會無故當機,甚至搞不好天上會掉下隕石,這些都是難以控制的因素,無法用操作手冊與流程設計完全將以排除,我們何必在人口稠密的小島上擺那麼多不定時炸彈為難自己呢?而政府不是應該從普羅大眾的利益去思考制訂政策嗎?

然而,政府經濟部門的官員與其常諮詢的學者們,則常常忘了民眾的公共利益,而更在意一些不能反映國民真正福祉的數字,比如說經濟成長率,這是他們難以割捨核能的原因之一。尤其在馬先生當選總統後,633政見成了施政目標,這些官員更是要想盡辦法達成,而要達成6%這麼高的經濟成長率,最保險的作法就是推動重大開發案,因此未來能源需求勢必會持續成長,在未來幾年再生能源尚有限、火力電廠又因減碳目標而不能蓋太多的情況下,因此核能成為他們的必要選項。

火電之島;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儘管在金融海嘯後,國人都知道633是個玩笑話,但是由學術大老下指導期的行政部門似乎仍缺乏反省與調整機制,仍以此為規劃方向,而在全國能源會議的報告中,不惜違反常識,照本宣科地將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中的「將核能列為無碳能源選項」做為低碳能源結構發展的策略之一;再生能源都已經不能說是無碳能源了,整個生命週期比各種再生能源排放更多二氧化碳的核能,怎麼可說是無碳能源呢?他們希望核一、核二、核三等能夠延役,核四趕緊進行,以配合未來接二連三的重大民間投資或公共建設,而台電公司除了目前推出一個個火力發電廠更新擴建計畫外,更希望恢復過往的核能政策,將核能裝置容量的比例從目前的11%提高到30%,因此希望到2020年後,能夠以每年1部的進度增加6部核能機組。

從他們這種規劃方式來看,所謂的調整產業結構,只不是個口號罷了。在許多國家都在發展綠色經濟之際,我們的政策制訂者們竟然能無動於衷到此地步,無視綠色產業的發展也能貢獻他們割捨不下的經濟成長率,而仍如過往規劃國家未來的產業發展,不禁令人懷疑他們與核能及高耗能產業如石化、鋼鐵與電子業的關係。儘管行政院也喊出要發展綠色產業,但現今政府與企業仍在聯手推動一個又一個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開發案,如中龍鋼鐵、中科四期、國光石化、六輕五期,在這些「既定」政策的資金排擠下,我國綠色產業的發展恐將仍如牛步。

所謂專家,最厲害的就是把違反常識的東西包裝成專業;他們大談理性,但基礎卻是不折不扣的慾望,否則我們今日的環境,就不會在專業的把關下,生態日漸凋零、資源迅速耗盡。政府的角色,應是把守公共利益,不讓私利的競逐危及共有的資源,如空氣、水、土壤、與提供人類許多產品與服務的生態系;政府應遵照這些生態限制築起一道道防線,而不是自己成為產業競利中的一環。

全球暖化的危機,提醒了人們不能跨越一道重要的生態防線: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然而,我們仍有許多其他重要的生態限制,如水資源、以及排放到環境中的毒性物質與廢棄物的數量。昂貴而不安全的核能,固然可以比火力發電排放較少的二氧化碳來提供大量的電力,但是,其所支持的高強度經濟活動,仍會跨越其他的生態限制,而危及人類的生存。以水資源為例,在已無適當場址興建大型水庫的情況下,我國的供水能力,自1980年代來即已跨越極限,年年超抽地下水,政府為發展工業甚至不得不犧牲與糧食安全有關的農漁業用水,未來為經濟成長而推出的開發案,只會讓這情況雪上加霜,而核能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很普通的常識。

我國於2001年時地層下陷面積已達2,667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台北市,至2007年仍「持續」下陷且年下陷速率達3公分以上的面積仍有803.2平方公里,且集中在彰化、雲林、嘉義一帶等政府正在推動高耗能耗水之重大開發案的地方。此外,我國天然海岸比例已從1988年的67.67%降到2007年的50.85%,這表示我國的海岸資源與其所提供的防洪、農漁產品與休閒觀光等價值因這些不當的開發而年年降低,而這些共有資源與普羅大眾(尤其是沿海弱勢社群)的生命安全、糧食安全、生計保障與心靈慰藉有關,未來的幾個重大開發案將讓天然海岸比例不及一半,我們還能稱為福爾摩沙嗎?我們還能以海洋國家為榮嗎?

因此,我們誠心地呼籲政府,應放棄只顧經濟成長率、以核能為尚方寶劍的經濟政策,而重新建立一個以再生能源為基礎、以大眾福祉為依歸、尊重生態限制並考量到未來子孫生存的經濟發展政策。當然,我們不敢期待,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會因此而立即大幅減量,但政府至少可立即進行溫室氣體排放的限量管制政策,再徐謀產業向低碳、低耗能方向的調整轉型。否則到最後,不僅許多口號都成空,台電可能又將耗用國庫不知多少個50億,來收買偏遠地區的民眾,以處理不敢放在他們自己家裡的「安全」低階核廢料,而我國不僅將喪失轉移到綠色經濟的先機,更可能因為這些勢將敵不過發展中國家的不當投資,而耗盡半世紀來累積的國力與有限的本土自然資源,而在海平面上升淹沒前,就先沉淪而難以翻身。

備註:4/15-4/16將召開2009全國能源會議的全體大會,確定此次會議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