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關心台灣永續發展以及反核的朋友們:
近幾回的能源會議上,大家激烈地投入討論,讓我在一旁也深深地感動,還是有很多很多關心台灣永續發展的朋友。
在民進黨執政時代,反核及再生能源不必宣傳,有表象上的政治共識。來到了國民黨執政,核能藉由「節能減碳」的口號堂皇入室,拿氣候變遷的大帽子來壓陣。
在22年前的車諾比意外發生以後,德國有許多反核人士,從街頭走上實驗室,用行動來證明給政府看: 「不要告訴我石化能源以及核能是惟一的路,再生能源一定可行!」就在這許許多多有良知,有堅持的夥伴共同努力下,德國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從20年前1%不到(台灣現狀),增加到現在的16%(丹麥早在五年前就21%了,台灣妳在哪裡?)。為了平撫反核的輿論,德國政府在1991年無意地通過了再生能源法(因為壓根兒想反正也成不了氣候,和台灣當前許多學者想法相輝映),做夢也沒想到能有今日。德國在再生能源的出人意外成就,在短短二十年的光景,不但發展成全世界再生能源產業的龍頭,創造了25萬的就業機會,更為德國光光彩彩地減碳,提供了50%的減碳貢獻。這可讓德國信心大增,連總理梅格爾女士(她是基督民主黨,不是綠黨也不是著稱的環保人士)都於上周(3月21日)喊話,要更大力提高再生能源,逐歩取代石化能源,完全脫離對石化能源的依賴。德國的目標是於2020年,30%的發電來自再生能源;到2050年,50%以上的發電來自再生能源。
這樣的目標是痴人說夢嗎?我們台灣有什麼與德國國情不同之處,一定不願意或不能作到呢?反之,我們台灣又有什麼條件,能持續地近百分百地依賴石化能源以及核能呢?
最近,我去了6次的能源會議後,似乎模糊捉摸些現今政府對能源的未來規劃:
發電燃料現狀 (能源局2007年報) |
馬政府規劃(2025); 能源會議預擬結論 |
預估值 | 永續家園會議 (2025) |
|
燃煤 | 53.63% | 40% | 至少增加5 GW | 不再增加機組,44% |
天然氣 | 18.42% | 30% | 至少增加35 GW | 不再增加機組,16% |
核能 | 16.68% | 18% | 至少增加4.5 GW | 不再增加機組,15% |
燃油 | 6.19% | 3.55% | 不再增加機組 | 不再增加機組,4% |
水力發電 | ca. 3% | < 1% | 不再增加機組 | 不再增加機組,2% |
焚化爐 | 1.23% | < 1% | 不再增加機組 | 不再增加機組,1% |
再生能源 (不含大水力) | < 1% | 8% | 增加14.5 GW | 增加24.5 GW,18% |
發電量(Twh) | 243 | 423 | 316 | |
總裝置容量 (GW) | 45.88 | 80 | 70.38 |
現今政府的低碳能源規劃,似以核能為主軸,昂貴的天然氣為輔,再生能源作為贖罪券的方式去推動所謂的節能減碳。然而,對再生能源表面上有利多,但實際作法卻乏善可陳,連收購電價都不到天然氣發電的一半,甚至比燃煤發電都廉價,還奢談什麼鼓勵與支持呢?
親愛的反核夥伴們,我們反核的主力武器一定非再生能源不可,才能對付拿核能作為節能減碳的擋箭牌。
我們很欣慰看到馬政府認識到發電業是造成氣候變遷的元兇,也更喜見馬政府願意去推動節能減碳,建立永續家園。只可惜高層主事者所得資訊錯誤且不充份,以至於做出錯誤的決策,想拿核能去節能減碳,實在是緣木求魚,反而造成對台灣更大的傷害!
台灣對於再生能源,由於長期資訊封閉的情況下,存有許多錯誤的迷思,這些似是而非的想法和事實相去甚遠,甚至成為阻礙再生能源發展的藉口:
迷思一:再生能源發電不稳定,不能作為主要發電
事實:
在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不超過電網20%內,電網本身的設計,都不需要作任何的調整。全台灣為一電網,容我們暫且「夢想」一下20年後,台灣再生能源發電甫滿20%,屆時德國以及其他西歐各國的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早就超過20%已10年了,他們早已研究出如何因應的技術對策,台灣應不必過於焦慮,更何況我們現在還不到百分之一,更不必杞人憂天。
迷思二:台灣夏天是用電尖峰,風電在冬天吹
事實:
所謂的有風沒有,只是相對的說法。的確,台灣冬天東北季風特強勁,發電容量達50%以上。感謝上帝疼惜台灣,台灣夏天的風再差,也相當於德國平均風場的風資源。我們還怨天尤人什麼呢?
相反的,若我們觀察一天的風資源,起風時間與人的作息相呼應,一般在早上10點開始起風,10點起入高峰,至晚上6點風又弱下來,晚上風就小多了,這和台灣每日用電習慣相同。
迷思三:與其他生態環境以及景觀的衝突
事實:
風力發電或太陽光電相對於其他發電方式,都是對環境造成最小衝擊的方式,在規劃時,仍需注意與鳥類棲息處,以及民眾聚落的適當距離。至於景觀,則見仁見智,若風場果真難看,何以許多新人婚紗照在風場舉行?
先不談美觀之主觀看法,以台灣CO2排放量之成長驚人速度,以及其他發電方式的不可取,相信風電造成的景觀衝擊,應該還是可以被接受的。
迷思四:再生能源我們樂觀其成,可是不是現在,也不合適台灣
事實:
有人說產業結構改變需時12年,那電業結構改變需要多久呢?
而這些事那可能是一蹴可幾的呢,不是現在馬上開始,莫不成要到石化能源都竭盡時再從零開始嗎?至於再生能源不適合台灣,就比「民主不適合中國人」的論調更荒謬了?台灣不管是風資源或太陽光的品質都是全球前幾名,台灣又沒有其他自產傳統石化能源,台灣的電力以及工商業不是依賴能源嗎?
石化能源以及核能的有限性,都是不爭的事實,因此除了再生能源外,台灣還能有什麼其他選項呢?
親愛的朋友們,希望我們能共同努力,能成功改變馬政府對能源配比的藍圖規劃。其實最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請問:「馬政府競選政見的至2016至2020回到2008年的CO2排放量」,如何在發電部門實現?
在每年持續增加總發電3至5%,並且大力推動石化能源以及核能機組的情境下,是絕對做不到的!所以我們才呼籲控制總發電(透過提高電價以及提高發電效率),不再增加任何石化能源以及核能機組,只增加再生能源發電機組,馬政府減碳的競選政見才有可能實現。
各位作為環保人士,我可以想像,您要去支持某種特定產業似乎是很有罪惡感。但是面對現實,現代文明是建立在能源的使用上,特別是電力,再生能源發電是惟一永續的、惟一對得起子子孫孫的發電方式。放棄支持再生能源,就是任憑對石化能源以及核能的持續依賴。今天不作,明天就後悔。
非常謝謝您們耐心讀到此,如果還有任何疑問,也非常歡迎各位一起深入討論!最後
敬祝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