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鳥蹤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春之鳥蹤

2009年05月03日
作者:藍茵

黑鸛。圖片提供:藍菌

98年1月11日早上七點多,在金門瓊林水庫巧遇鳥類攝影專家王嘉雄老師,透過他的望遠鏡我終於第一次親眼目睹稀有冬候鳥黑鸛。之前幾年鳥友溫林把鳥訊和我分享,但常追到瓊林水庫,卻因潮汐時間不對,總是撲個空,今年得償宿願,一睹黑鸛迷人的丰采。

隔天早上,我再央求先生帶我到瓊林水庫,將車停在岸邊,近距離的觀察黑鸛的生活,這次見到兩隻,在淺淺的水中,看見牠橘紅的嘴、橘紅的腳,腹部是白羽,背部則為油亮的黑色羽,時而將嘴埋入水中覓食,水面上還有一些鴨科的鳥,因為沒有帶望遠鏡,不能確定是什麼鳥種?只是遠遠欣賞牠們悠閒的劃過水面,帶出湖面數道漣漪,時而有鷺鷥在空中飛過,水中鳥影倒映,遠處樹影搖曳,湖光水色,好一幅迷人的景緻。

忽然那一群小水鴨似的鳥,有一隻嘴巴咬了一條魚,一旁體型高大的冬候鳥蒼鷺,張開翅膀虎視耽耽。當我回到辦公室和同事分享時,我形容體型如赤頸鴨大小,側面的羽毛有一白色羽,其餘是黑色羽,對生態熟悉的梅說:「哎呀!姐姐,鴨子是不吃魚的...」,我趕快翻了一下鳥類圖鑑,果然牠只吃藻類和浮游生物。於是上金門縣野鳥學會網站去找答案,資深鳥友李老師在上面貼了瓊林水庫的鳥訊,明白原來是澤鳧。去(97)年馬祖鳥會理事長張壽華先生來金門,我們幾位鳥會的同仁陪他在瓊林水庫就有見到澤鳧,再一查資料,原來牠才吃魚蝦貝類,找到答案,精神為之一振,特別的快樂與高興。

自從一月見過黑鸛之後,有時要上班前,會自己先跑到瓊林水庫賞鳥,或是下午下班回家前,央求女兒開車繞一下瓊林水庫,有一個假日起了個大早,自己開著車好整以暇的守著瓊林水庫,好多鸕鶿在湖中排成一列,透過望遠鏡,還看見牠們有的張開雙翅正在晒翅膀,那是因為鸕鶿要潛水捕魚,身上羽毛不能有油脂,這樣才能有助潛水的功能,所以離水之後,常可見牠們努力的晒翅膀。

記得有一次約有70隻的鸕鶿,大、小白鷺約有40來隻,蒼鷺也有10多隻,花嘴鴨、小鷿鷉各有10來隻,整個湖面真是精彩極了。根據台大丁宗蘇教授的研究表示,鸕鶿要起飛前需要助跑,而我居然在瓊林水庫親眼目睹,真是讓人驚喜又感動!只見牠的腳輕輕拍動,水花發出啪啪啪的聲音,形成一幅特別的景象,我沈迷其中,快樂不已!鸕鶿還分成小隊,在湖的上空排隊練習飛行,也許是為了三月北返的長途飛行做準備哦!

2月22日金門縣野鳥學會辦賞鳥活動,我為了精確掌握鳥況,讓鳥友可以欣賞到最豐富的鳥種,20日早晨特別再來預演,初只見一隻黑鸛在湖的北面,以為另一隻沒有飛來,但當我繼續前進,在湖的南面靠岸邊,居然看見兩隻黑鸛一前一後,水似乎更淺了。鳥友溫林解說:「黑鸛和黑面琵鷺一樣,會利用牠的嘴在水中翻攪,水混了之後,牠就可以抓到魚吃,有時也會吃貝類,而且牠們是一夫一妻,非常的忠實,每年都是這一對黑鸛來金門渡冬。」

22日的早上,活動開始,卻沒有和黑鸛相遇,幸好田調經驗豐富的李老師帶隊,帶我們到中蘭海邊,初到岸邊,遠處高潮線上黑壓壓一片,透過望遠鏡,我們幾位賞鳥者輕輕低呼:「啊!真是壯觀,好精彩!」我說:「哇!有五、六千隻吧!」李老師說:「應該更多。」我問:「是慈湖飛來的嗎?」李老師點點頭,我真是太興奮了,跟著專家就是會有多出來的幸福,是鸕鶿啊!難怪大嫂去瓊林海邊取蚵回來,總說在蚵田附近常可看見數量龐大的鳥群哩!

接著我們在李老師的指導下,也找到了守在高潮線上的黑鸛,悠閒的覓食,從高雄回來,直呼太幸運了!更直說金門真是太美麗太寶貝,一定要把金門的好說出去,帶更多的好朋友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