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埃及記:漫遊埃及金字塔(三) | 環境資訊中心
世界遺產巡禮

入埃及記:漫遊埃及金字塔(三)

孟斐斯及其墓地遺跡:從吉薩至達薛爾的金字塔群

2009年05月22日
作者:許煥章

吉薩金字塔包含3座連成一線的大金字塔,分別是古夫(Khufu)、卡夫拉(Khafre)和孟卡拉(Menkaura)金字塔,它們的體積是最吸引人之處,其中最大的是古夫金字塔(Great Pyramids of Khufu),古夫之後即位的卡夫拉,以及其子孟卡拉所建的金字塔,無論是體積或者是內部構造,都無法與其父、祖父古夫王相比。

傲視古今的經典之作:古夫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Khufu)。
GPS:N29°58.619' E031°08.172'

埃及目前發現的金字塔已有80多座,其中以古夫金字塔體積最大,這是古王國時期第四王朝古夫王(希臘名Cueops,西元前2590~2568)所建,從第一王朝統一埃及,到了古夫王時代,國家已經相當富庶了。古夫王於是偃旗息鼓,將埃及帶入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不過,他卻也幾乎動用了全國的人力物力來建造他的金字塔。

一座相當於40樓層高的精密建築,在遙遠地年代以原始工具建成,光是想像已經很困難,如果到了現場,請相信我,你會更懷疑;攝影:許煥章

古夫金字塔佔地500多公畝,原來高度約146公尺,因頂端花崗岩崩落,現約高137公尺,差不多像現代40層樓高,屬於正四角錐體。金字塔四個底邊各長達230公尺,四邊長度誤差僅0.1﹪。四個斜面都被精準地控制在52度左右,斜面分別對準正東、西、南、北方,偏差平均只有3弧分(約1度的5﹪)。金字塔的四個角幾乎都呈90度,誤差只有2~3分。各角還運用了二千多年後才被希臘人好不容易研究出來的圓周率計算公式!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金字塔的四周都是沙漠,人們只能將石塊自很遠的地方搬來。光是古夫金字塔就用了230萬塊平均2.5頓重的石塊,塔心部分取自吉薩附近的石材,金字塔表面的上等石灰岩則來自開羅南方80公里外的圖拉(Tura);內部所用的花崗岩,更遠在南方1000公里外的亞斯文(Aswan)。採集下來成千上萬的花崗岩,利用尼羅河的水力運回吉薩,在一個原始的農業文明,只使用銅製器具切割,沙漠中又不能使用輪子運送,光是採運巨石的過程就是一項非常艱辛的工作。更何況當時沒有起重機,又要如何把巨石逐步堆疊至頂端呢?大部分的考古學家認為,古埃及人是在金字塔側建造螺旋狀的斜坡用以推運巨石,待建築完成後再拆除。另一方面,金字塔表面的圍石縫合得如此精巧,75英吋長的正方石塊(精確如用現今光學儀器廠製尺來測量),石塊和石塊間的縫隙不超過五十分之一公分,光是要把這些石塊都仔細黏結在一塊兒,簡直就已經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了。

完整展現金字塔建築群:卡夫拉王金字塔 Pyramid of Khafre
GPS:N29°58.498' E031°07.898'

卡夫拉王(希臘名Chephren 西元前2559~2535)金字塔高143.5公尺,塔基各長220公尺,其內部不像古夫金字塔的結構複雜,比較粗糙也缺乏壯麗的魅力,但是這座金字塔不但保存了塔頂大部分的石灰岩外層,也是周遭建築群中最為完整的一座。其基部附近的山谷神殿與參拜道路以紅色花崗岩建造,呈現出一種雄渾與沉靜的美,堪稱吉薩最動人的景物之一。

卡夫拉金字塔是金字塔群中,唯一保存塔頂完整石灰岩外層的一座,但你知道嗎?其實在遠古時代剛建造完成時,金字塔身上是有浮雕與彩繪的,你可以想像那是如何地富麗堂皇;攝影:許煥章

山谷神殿內有雪花石膏修飾的大廳,未經雕飾的四方角柱,整個空間浮蕩著樸拙而莊嚴的氣氛。神殿是為法老王遺體製作木乃伊的地方,也是舉行埋葬前淨身儀式的地方;法國考古學家馬利葉特(Mariette)就是在此發現二十三尊與卡夫拉王等身大,由閃綠石雕成的石像,是準備一旦木乃伊毀損時,供給靈魂卡巴棲身的代替品。

來不及完成的紅色夢想:孟卡拉王金字塔 Pyramid of Menkaure
GPS:N29°58.377' E031°07.625'

吉薩第三座金字塔是由卡夫拉的繼承者,孟卡拉王(希臘名Mycerinus,西元前2534~2508)開始興建,原本孟卡拉王想用亞斯文的紅色花崗岩好好建一座金字塔,由於財政枯竭,加上他英年早逝,後來才由其子塞帕西斯卡夫匆忙完成。這是所有被發現的金字塔中最小一座,僅有古夫王金字塔的一半,高66公尺,塔基各長108公尺,它只有16層花崗岩,金字塔上半部則用普通的石灰岩建造。

每位法老王金字塔旁照理說應該都有皇后金字塔,但似乎只有孟卡拉王金字塔的保存最為完整,看起來也最協調;攝影:許煥章

地平線上的埃及守護者:獅身人面像Sphinx
GPS:N29°58.509' E031°08.287'

吉薩除了三座金字塔,另一個著名遺跡就是獅身人面像。獅身人面代表聰明如人的智慧與勇猛如獅的威武。這座巨獅從埃及向東方日昇處凝視,視線與30度的緯度線完整重合。從吉薩高原石灰質岩床上雕出來的巨獅,有著一副深沉而憂鬱的的人面,頭上帶著法老王御用的精美報應女神頭飾;它看起來像是昏昏欲睡的樣子,從另一個角度看又有著警醒的模樣。

雕像全長62公尺,像條街道的長度;高度20公尺,大約高過6層樓。經過長久的風沙與日曬,雕像已有多處龜裂坍塌;風沙曾經使獅身人面像被深深埋起,總是要時隔數千年才會有好心君王為它清理一次沙土;它曾經被用磚塊補修過,也曾被漆成紅色長達好一段時間。多少個世紀就這樣悄然滑過雄獅的身旁,連天上的星座也大幅地遷移了位置,獅身人面像卻依然堅毅地臥在原地,默默守護著埃及。

傳說獅身人面像兼有聰明如人的智慧與勇猛如獅的力量,簡直是完美的結合;而它渾圓的獅頭與略帶曲線的身軀,與遠方金字塔的尖銳造型構成強烈對比,是整個吉薩建築群最引人注目的景觀;攝影:許煥章

看看世界最古老的船:太陽船博物館Museum of Sun Boat
GPS:N29°58.700' E031°08.082'

太陽船博物館位於古夫金字塔南側,規模雖小卻十分重要,因為它收藏了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船;這一艘屬於西元前2600年卻保存完好的的老船,是考古學家在1951年從古夫金字塔的石坑內挖掘出來,據金字塔的碑文顯示,法老王應該配備有8艘完整的船,可以載著死去的法老升天遨遊天際,目前為止僅發現這一艘。

這個博物館分為3層,第一層展出考古學家當初挖掘的石坑原址樣式,第二層則展出挖掘時的資料、太陽船模型、圖片與船上的碎片;這太陽船則放置在博物館的最上層。

太陽船長32.5公尺,寬3公尺,屬於非常高水準的造船技術所建的木船,據說這船並非實際用之於航行,而是在法老王的安葬儀式中載著木乃伊至金字塔,象徵法老王在冥界巡視的交通工具;攝影:許煥章

※本文為世界遺產協會「人類文明講座」講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