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的市長們接受了一項有關可持續發展的有益培訓。每次講座結束後,常永官總是第一個舉手提問,他甚至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也抓住機會和講演者聊個不停。人們很容易誤認為常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大學生,但是,他實際上是中國西南人口最多的城市──直轄市重慶大渡口區副區長。
常永官所參加的培訓是專門針對中國市長所開展的為期一周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兩型)城市建設」專題講座。該講座由中美清潔能源合作組織(簡稱「聚思」)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屬機構全國市長培訓中心共同舉辦。共有來自25個城市的市長,或相同行政級別的官員,來到北京參與了該培訓。
常是去年被提拔為重慶市大渡口區副區長的,在此之前,他在重慶市環保局工作了近20年。在中國,官員的提拔需要政績的綜合考核,但是在建設「兩型」社會的大背景下,他豐富的環保實踐經驗,顯然為他在政治道路上的前進加了很多分。
然而,常永官一上任就面臨著中國大多數市長所面臨的共同難題──解決快速增長的城市人口和日漸枯竭的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他希望通過這次培訓,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城建方面專家。
做為全國最大的直轄市,重慶共有12個區,大渡口是其中之一。該區現有人口24萬,預計在2020年,將會達到45萬左右。而根據《大渡口區十一五規劃》,該區計畫在2006年至2010年之間,其GDP的年增長保持在12%。同時,根據常永官的介紹,大渡口是重慶的老工業基地,轄區內有重慶重型鑄鍛廠,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重工業企業。這些企業長年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給該區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居民也深受空氣污染之害,很多人因此得了哮喘。
常永官必須摸索出一條既保證經濟快速發展又不破壞環境的道路。這也是來參加本次培訓的市長們的共同願望,不論他們來自中國最發達的城市--北京或者上海,或是來自偏遠地區--甘肅或者貴州。
目前,中國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快速度的城市化進程。在未來15年至20年之間,大約有4億的中國居民從農村搬進城市,大概相當於每年建造兩個紐約市。這個規模令人吃驚,因為這意味著從現在到2025年,中國城市將新鋪設50億平方米道路,建設170條快速交通體系。到2025年,各城市將建設500萬座建築,面積達400億平方米,其中將有5萬座摩天大樓。同時,中國將出現12座人口在6千萬左右的超級大都市。
人稱「LEED(美國綠色建築協會建立並推行的《綠色建築評估體系》)之父」的羅伯特‧沃森,將中國的快速城市化比作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中國的市長在他看來就是「在最前方衝鋒陷陣的勇士」。
這種比喻並不誇張,因為中國正在用世界上7%的土地和水資源、4%的油和2%的天然氣資源供養著21%的人口,而這些自然資源部分還是被污染的。
仇保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親自給這些市長上了第一課,主題就是如何實現有序的城鎮化。
「市長必須掌握城市化的相關知識,」他說。「中國有的市長在規劃城市發展時曾經犯過錯誤,有的甚至是常識性的錯誤,比如為了獲得土地填湖或者填河,這種做法完全破壞了當地的生態。」
其他的講者還包括前倫敦市副市長Nicky Gavro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Stephen A. Hammer,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節能領域的專家江億等。
河南省信陽市副市長張春香在培訓結束後說:「這些講座幫助我們擴展了視野,接觸到了很多新觀點,大家都很受啟發。但是如何把國外的成功經驗引入中國、如何把美好的規劃付諸實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聽了前倫敦市副市長尼基‧嘉夫隆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史蒂芬‧海默的演講,張春香受到了啟發但也感到困惑。
「把能源規劃作為城市規劃的一部分這個想法其實非常好。」 張春香說道,「但是講座中也提到,任何一個完整的城市規劃方案,如果要付諸實施,至少需要10年到20年的時間。考慮到中國地方政府四年一換屆的慣例,如何保持政策的延續性是每個城市規劃者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有的市長則通過這次培訓,糾正了長期固守的關於節能減排的錯誤觀念。比如,儘管常永官本身就是環保領域的技術型官員,但是他發現原來以為辦公樓安裝中央空調可以節能的觀點竟然是錯誤的。
「看來我們又需要改造了,重新安裝上分體式空調。這樣,在週末或者假期,沒有人上班的時候,空調就不需要一直運行。」常永官說。
中國政府制訂了嚴格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十一五目標──單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10%,希望借此實現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但是參與培訓的市長們私下都透露說,儘管中央政府的節能減排目標非常明確,但是由於各地情況差異較大,北京並沒有給地方政府以明確的、詳細的指導。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市長們需要摸著石頭過河,琢磨出適合當地的辦法。這也是參加培訓的市長為什麼如此熱衷於聽課的原因。這次培訓也為市長們提供了一次與前沿環境專家對話的機會,有助於實現向低碳社會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