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好好笑:客家公園由小見大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台北好好笑:客家公園由小見大

2009年07月06日
作者:潘翰聲(綠黨發言人)

從客家公園案「小小這個點」,可以大膽預言:郝龍斌市長競選連任的口號「台北好好看」,一定會變成「台北好好笑」!6/6的樹保委員會決議,要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變更設計,於是有了7/2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的審查。經過兩個小時的討論,儘管四位發言委員就有三位主張縮小跨堤平台、變更自行車道路線,但擔任主席的都發局長丁育群,仍逕自宣布「准予備查」。林建元副市長先前促成政府與民間對話的努力,被客委會、都發局、交通局徹底否定,對自己的荒唐設計無法自圓其說還要蠻幹。郝市長原本想要花大錢得到一個政績,反而變成笑柄!

不換湯、不換藥!這樣也能過關?

6月4日客委會主委劉智雄在客家公園跟我們保證-「梯田沒有了!」(公視我們的島獨家);6/6樹保會會再次承諾,取消平地造梯田的設計。
但一個月內就生出來的新設計案,幾乎沒有太大改變,不換湯也不換藥。「梯田」改名變成「水田」,簡直就是「指鹿為馬」的現代版!
建築師解釋說「高度降一點、沒有再填高」, 我們問「客家人有用馬達抽水來種田嗎?」市政府不敢回答。
都發局長丁育群說「水田可以增加多樣性」,更讓人驚愕。
如果是挖掉水泥變水田,當然會增加多樣性。但現在的設計是挖掉土丘的小型生態系,變為單一作物的人工梯田,多樣性是大幅度降低不是增加。
這樣的都發局長來管理我們的都市,根本沒有專業!

自行車道:壞設計怎麼好好管?

交通局代理局長林麗玉,先教訓所有與會者「今天有沒有人騎機車來?」(我是坐612公車,我方大多是搭大眾運輸,你怎不取消市府官員停車優惠?)
然後氣急敗壞的強調,車道已經改成高架了,動物都可以在下面穿越,也不會影響到公園內的人。
我們的問題沒有回答:此處自行車道與公館自行車路網的關係為何?既然水源快速道路師大路引道出口那側的平面車道流量低,也打算再做人行步道,為何自行車道路線一定要穿越公園,而不改過去?
市府回答:師大路一側長度不夠,要讓單車輕鬆騎上去,只能穿越公園,以後會加強管理。
偏偏這是設計問題,不是管理問題,如果是一個好的設計不用太多管理。
設計坡度「平緩」或「陡峭」,導致車道需要「長」或「短」,牽涉到根本上腳踏車是「騎」上堤防或「牽」上去。
為什麼一定要騎上去,而不是牽上去?如果一定要騎上去,師大路一側長度若真的不足(事實上是夠的!),也可以做「之」字型的設計,有何不可?
市政府完全不敢回答!
被欺騙的感覺很不好,尤其是,原本我們就很不容易相信官方的善意(本案/他案被騙太多次了),非常意外地累積一點點互信基礎,又被完全打消了(反正也不差多一次)。雖然也沒有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但一時憤恨難平,害我一整天心情不好還要密集開會卻無法專心,趕緊幫市政府做會議紀錄,也為自己做一兩個小時的心理治療,這樣「昭炯戒、激眾憤」,這是我能愈挫愈勇再繼續走下去的方式。

跨堤,跨堤,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都發局長丁育群兩度發表長篇大論的演說,訴苦「城牆沿著河邊走的悲哀」。他為了破提、在河濱公園種樹,跟水利單位爭了多少。也很想把堤防拆掉(我也很想,交通局不會同意吧),改成地下道路(好大一筆工程)。市府在河堤做了多少綠化,從總量來看,難道不能抵小小這個點。
最勁爆的演出是「未來如果破堤的時候,我會把他恢復原狀」。這句話似曾相似,台北縣長周錫瑋,在面對蓋住板橋地名由來的湳仔溪之特二號道路,好像也說過「現在要蓋,要拆也是以後再拆」。
「以後」你們都不在位了,以目前來看,短期內要拆掉堤防,比「俟河之清」還難吧,你唬誰啊?
我們從一開始就堅持不反對跨堤,但主張縮小跨堤平台規模,把三億元拆成好幾份,可以讓更多地方的社區可以輕鬆跨堤,而不是集中在此處。
問題不在於跨堤(有共識、沒人反對),問題在於廣場平台(沒共識、應討論)。廣場才是都審會議要討論的,而不是聽局長花一大堆時間扯一些跨堤的感想。
便有都審委員便提到:平台沒有什麼用,會很熱、景觀也不見得好。
我們也一貫質疑:誰會在汽車噪音、廢氣之上,悠閒喝咖啡。
況且,在快速道路上架平台,如果有人不小心掉落物品,將造成嚴重交通公共安全。中山高陸橋已經全蓋式包覆,這裡要做露天咖啡座,顯然不會包覆,那就變成交通安全問題。
市政府不敢回答廣場有沒有用,反而模糊焦點,貼我們反對跨堤的標籤。政府官員學政客搞民粹,這是嚴重的民主危機!

一個客家公園,兩個台大城鄉所官員

我們不反對客家公園,還很肯定「閒置舊建築再利用」的精神,所以聯盟名稱叫做「好好做」,一件好事,為何麼搞到天怒人怨?這就是實質民主的危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黃瑞茂、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陳虞晃,以及客家籍的自然步道協會前理事長林淑英,都出席簡報,市府官員還說我們沒有「專業」。
官員堅稱這個案子已經退讓了很多,「沒有太大問題」,還大罵建築師不會表達。然而,當政府官員(業主)做了一些離譜、無法自圓其說的需求,出錢的強逼做設計的畫出荒謬的圖,還把責任歸咎給他,這種給錢是大爺的心態+為五斗米折腰的窩囊,在6/6樹保會就見到客委會主委劉智雄這樣搞,我心裡很難受(雖然我也不滿意建築師,但不贊成官員這樣作賤專業者、不把人當人看)。7月2日見到建築與都市計畫專業的都發局長丁育群、交通局代理局長林麗玉也這樣罵人,怎麼不想想自己真的有「專業倫理」嗎?
林麗玉在台大城鄉所三十週年所慶的系列座談上說:「Planner(專業規劃者)是幕僚者,不是決策者,要能懂得決策者的在想什麼,要有說服決策者的企圖心。領導者要作一個先知先覺者,而非後知後覺者,要有理想願景,為未來作規劃、為問題找答案,這是城鄉所要訓練的東西。」真不知道,民眾參與、專業倫理,在客家公園的案子上,城鄉所會這樣教嗎?
我記得我在城鄉所受到「專業的通才教育」的訓練:進步規劃師,不能只照顧業主(官員)的需求,要協助把使用者(民眾)的需求,化成專業的語言,並堅守專業倫理,還能折衝多方利益與各種意見,來擘劃永續發展的願景,並且將好的實質空間設計變成真的。
如果王鴻楷老師等人的想法在台灣太理想。現在是台北市副市長的林建元,他在城鄉所教書(我修過他交通研究的課),雖不是城鄉所畢業、自己訓練出來,但他在主持樹保委員會,能夠花超過四小時,達成民間團體、市府、樹保委員三方均能接受的社會共識,在官僚之中就非常難得。
客家公園這件案子的峰迴路轉,我真的懷疑,林建元、林麗玉和我,真的是城鄉所的同門嗎?
張景森在經建會副主委,堅持推動國土復育計畫值得肯定,但他初到北市府當官時,十四十五號公園拆遷案顯然無法滿足大家對進步規劃師的期待,成為城鄉所師生討論的公案,現在客家公園會不會變成城鄉所的公案呢?

下屬公然行騙,市長別想當總統

客委會主委自己講過的話都可以不兌現,這樣公然行騙,嚴重傷害人民團體對政府之信任。
郝龍斌就算連任,也會變成好笑市長,想要循前兩任市長之途,從仁愛路走到凱達格蘭大道,就不要再夢了。
我們的具體訴求:
1.儘速於螢橋國中召開聽證會,而不是強硬、單向的說明會。讓地方居民與公民團體,共同進行參與式設計工作坊,達成多贏的設計變更案。
2.縮小跨堤平台、真正取消梯田、變更自行車道路線。
3.公布移植樹木之樹種、數量、位置。
4.建立民間入園調查生態、監督工程施工之機制。

附記:此為筆者在現場的觀察與評論,歡迎對照未來市府所做最終正式會議紀錄,也歡迎大家撿取其中你認同的論點,寫市長信箱、打電話請市議員質詢,看市府怎麼回答

相關連結:
「客家公園好好做聯盟」部落格
「關懷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聯署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為地球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