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草原滅蝗面臨兩難選擇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內蒙古草原滅蝗面臨兩難選擇

2009年07月08日
摘錄自2009年7月8日人民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今年6月初,內蒙古阿拉善盟草原部門將2000隻牧雞,分別無償送到23戶牧民家中,讓牧民們喂養。這些牧雞都出殼才20多天,等牧民們飼養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正是當地草原蝗蟲泛濫的時候,到時把牧雞放到草原上,消滅蝗蟲。

內蒙古農牧業廳透露,截至6月30日,內蒙古草原蝗蟲危害面積達到6956.85萬畝,嚴重危害面積3908.52萬畝。此外,農田受災面積也達到2200萬畝,約佔耕地面積的1/5。

面對嚴重的災情,各地的蝗蟲防治工作已全面展開。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防治面積244.15萬畝,其中主要是化學防治為230.05萬畝,共投入農藥79.37噸。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化學滅蝗方法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質疑。不少地方開始利用蝗蟲的天敵:雞、鴨、鳥來消滅蝗蟲。

阿拉善右旗綜合站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生物防蟲是綠色環保的辦法,既可以滅蝗,又能保護生態,還可以養雞增加養殖戶收入。去年第一次應用以來,效果特別好。」但據了解,生物滅蝗法只能在蝗災面積不大的地方使用,如果大範圍爆發蝗災,生物的辦法來得太慢,根本起不到有效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