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聖詩愛地球 「玩真的!」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伊聖詩愛地球 「玩真的!」

2009年07月31日
本報2009年7月30日台南訊,特約記者陳誼芩報導

綠色專櫃設計 實踐環保理念

貨物棧板為基礎的陳列架、廢棄木箱做成的陳列桌、以廢棄紙桶製成的裝置藝術、嵌入回收精油瓶的工作檯、利用廢棄銹鐵切割成的LOGO,以及取代廣告燈箱的植生牆。這是伊聖詩芳療生活館2008年所設立的第一個環保專櫃,位於台中勤美誠品2樓。芳療產品事業處的品牌經理蘇勇嘉表示,在講究坪效的商場,以一整面植生牆取代醒目的壓克力燈箱,放棄商品陳列的空間,除進行商場室內減碳,伊聖詩更希望能影響消費者對於綠化、環保的認知。

因此,伊聖詩花了高於一般專櫃二倍的裝潢費用,讓廢棄物變成時尚、環保的建材。為什麼使用回收資源,費用卻更高?蘇勇嘉解釋,使用廢棄棧版和木箱的過程非常耗工,必須先拔釘、清洗、拋平、裁切等才能使用。但伊聖詩堅持選擇減少新材料使用卻較昂貴的方式,盡可能在想得到的細節中融入環保概念,打造出第一個兼具教育意義的環保專櫃。

在產品方面,蘇勇嘉表示,伊聖詩經過長時間與國外製造商的溝通,明星商品開始出現大容量包裝;堅持所有商品保持原色;提高精油比例、減少天然防腐劑使用;拒絕動物實驗;採環保印刷、再生紙型錄等。同時,也長期推動空瓶回收活動,每回收一個空瓶可折抵10元。

芳香療法與台灣有機小農的相遇

伊聖詩做為芳療進口代理商,卻不忘回饋本土有機農業。蘇勇嘉說:「我們的產品來自大自然,應當也要回饋大自然,這是一種感恩。」伊聖詩支持本土有機小農是從去年用銀川有機米做為贈品開始。「我們不只送米,更告訴顧客這包米有多珍貴。」蘇勇嘉說。

因為覺得這樣還不夠,後來想出在年度活動中無償提供平台,讓小農和消費者面對面接觸。於是去年舉辦第一屆綠色藝術市集,並提供主題導覽手冊,希望兩天的市集結束後,民眾可以直接跟小農連絡,而不是一年只有這兩天的嘉年華活動。

回想起初次在台北舉辦綠色藝術市集的經驗,蘇勇嘉坦言從外行人到親身體驗、了解,是一段辛苦的過程,有機農業中隱含了許多關於大地、環保的學問。為此,伊聖詩除了走訪台灣的有機市集、產地拜訪,也到了南法普羅旺斯的市集取經,希望將融合時尚、人文、藝術的有機市集帶回台灣,形成一種文化概念,而不只是消費。

第二屆綠色藝術市集在台中綠園道舉辦,透過與在地的合樸農學市集合作,號召了28個在地小農共襄盛舉。合樸的許家豪說:「伊聖詩很尊重我們的想法。」整個市集的攤位規劃和動線設計,是由合樸農學市集提供想法,伊聖詩在佈置細節上補強,雙方經過討論而形成。在這裡擺攤的經驗和每月固定舉辦的合樸農學市集很不一樣,農友金玉雲表示,合樸的消費者對農友和農產品有一定的信任程度,而在綠園道來來去去的顧客,不一定認識有機農業,多半要不厭其煩的一再解釋,但金玉雲表示:「這也是另外一種收穫,收穫不只看賣出多少,還有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也是。」

員工上山種田 下海撿垃圾

除了對外提倡愛地球的觀念,伊聖詩認為若不從員工做起,很難說服大眾。蘇勇嘉表示,從第一年品牌成立開始,就主張環保、自然,只是當時還沒做很強烈的訴求。從2007年開始進行員工教育訓練,有員工表示公司宣佈2008年的活動主軸是『伊聖詩愛地球』絕對不是口號,要從自己做起,經過震撼教育才知道愛地球是多麼迫切的大事!

在歷經3個月環保概念教育後,才開始推動第一次「伊聖詩愛地球」的活動,和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大海計畫,到淡水六塊厝漁港淨灘,透過實際行動體認環境正面臨破壞、亟需眾人共盡一份心力的事實。

伊聖詩辦綠色藝術市集不只提供小農多一個通路銷售農產品,也從中結識許多相同理念的朋友。陽明山野蔓園的主人亞曼,去年參加與第一屆綠色藝術市集後,開始和伊聖詩接觸,除了帶「伊家人」(註一:伊聖詩對員工的稱呼)到陽明山淨山、認識生態環境之外,他發現陽明山上一塊從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梯田美景,正面臨休耕問題,便主動和伊聖詩聯繫,希望企業能夠認養。於是,開啟了這一段奇妙的因緣。

伊聖詩除向年逾80歲的老農承租土地外,也說服老農夫放棄原來的耕作方式,改採自然農耕來照顧這片梯田,更發動員工身體力行,體驗插秧、收割、晒榖......。蘇勇嘉笑著說:「插秧完全身酸痛,終於能夠體會當農夫的辛苦,吃飯時也學會珍惜、不浪費。」

伊聖詩關懷弱勢、愛地球

蘇勇嘉眼神堅定的說:「伊聖詩愛地球是玩真的,不是做噱頭!」雖然近幾年經濟不景氣,但伊聖詩並未減少對環保團體和公益團體的固定資助。他也直說,伊聖詩不做錦上添花的動作,而是希望長期給予社會穩定的支持力量。

伊聖詩與企業集團全體員工共同資助三輛捐血車,種子計劃捐贈電腦硬體設備及架設網路給偏鄉的東埔國小埔國小等公益行動,再再顯示伊聖詩的企業社會責任,而捐血車和東埔國小原聲合唱團也參與了綠色藝術市集,期待綠色藝術市集能持續發酵及擴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