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鯊肉有毒不能吃 改做燃料 保育界反對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格陵蘭鯊肉有毒不能吃 改做燃料 保育界反對

2009年08月03日
摘錄自2009年7月31日中時電子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對北歐格陵蘭島的伊努特漁民來說,以前捕捉「格陵蘭鯊」是為了取其利牙做刀具,及用其魚肝油點油燈,但現在因鯊數過多,加上肉有毒不能吃,並會破壞漁網,已成漁民的討厭鬼,漁民抓到四處丟棄,十分困擾。只在北極圈出沒的格陵蘭鯊是世界最大的鯊魚之一,身長達七公尺,重可達一公噸,與「大白鯊」不相上下。

在格陵蘭西部的西西繆特市,由歐盟資助成立的「北極圈科技中心」,正準備將會造成生態與環境汙染的格陵蘭鯊屍體混入家庭與工業汙水及大型海藻後,轉換為生質瓦斯)。

然而,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等團體獲悉要利用格陵蘭鯊做生質燃料,已出面反對,認為應尋找其他可永續利用的能源才對。鼓吹動物保育的人士說,人類對只在北極圈出現,有特定棲地的格陵蘭鯊所知有限,「牠們並非到處出沒」,不該拿來當做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