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求稀魚珍饈 吃垮海洋生物多樣性 | 環境資訊中心

盲求稀魚珍饈 吃垮海洋生物多樣性

2005年11月21日
作者:謝雯凱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今年(2005)10月底,台灣舉辦一場地區珊瑚遺傳研討會,可是受邀來台的美國珊瑚礁專家南茜‧諾頓(Nancy Knowlton)卻在餐館大發脾氣。原來是東道主中研院請她到墾丁的海產店吃飯,店家卻端上珊瑚礁魚,氣炸這位珊瑚研究學者。她表示,先進國家保護珊瑚礁魚,沒有人吃牠的,於是那一盤魚沒人敢下箸(編輯後註)

食用珊瑚礁魚類、食用海鮮,真的會影響生態嗎?到市場一看,琳瑯滿目的魚種,顧客哪分的出什麼是養殖、什麼是野生,而什麼又是應受保護的魚種?對於也酷愛海鮮的台灣人來說,飲食追求物美價廉,或是追求高貴新奇都所在多有,但很少人會想到,吃海鮮也有環保與生態責任。

同樣在今年10月13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發表一份香港人對海鮮認知的調查報告,儘管海鮮是港人的餐桌必備,但有97%的民眾表示願意減少或停止食用受滅絕威脅、或族群數量正在下降的海鮮品種。各有一半的人表示,由於餐宴中供應魚翅與蘇眉魚,他們才食用。

這次的海鮮認知調查中舉出了一個指標魚種─蘇眉。蘇眉魚(humphead wrasse, Cheilinus undulatus)是一種大型珊瑚礁魚,棲息於深海珊瑚礁底層,最長可以到達2公尺以上,產自婆羅洲北端、帛琉與斐濟附近海域。蘇眉還是帛琉的國寶魚,潛水餵食國寶魚蘇眉已是到帛琉旅遊的熱門活動。蘇眉魚過去就是東南亞漁民的經濟魚種,由於過度漁撈與珊瑚礁棲地破壞,蘇眉已經出現滅絕危機,不但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列為瀕危物種,也於2004年底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物種。

將經濟魚種劃入公約保護,主要是彰顯永續利用的意義,避免毒魚與濫捕等不當漁撈方式。物種列入附錄二即表示其貿易必須擁有公約的許可,並非不能捕捉利用,而是要求各國妥善管理以加強保護。

蘇眉因為美味,成為饕客耳傳的珍饈,也是目前市面上最昂貴的珊瑚礁魚種之一,而就因為稀少,價格愈高,獵捕壓力愈大,饕客愈趨之若鶩。這種「物以稀為貴」的飲食文化確實存在。就在1月底蘇眉正式納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二名單的當頭,報紙上的年菜專輯出現了《稀魚珍饈上菜!》的報導,文中描述蘇眉數量日益稀少,但文章最終目的是報導餐廳的清蒸蘇眉如何汁多肉嫩。「香港人最愛吃蘇眉!」成為在台灣推銷這道菜的宣傳口號。

香港人到底多愛蘇眉呢?去年6月份香港大學的報告統計,全球半數的蘇眉輸往香港或轉口至中國,同一份報告顯示出,蘇眉數量在過去十年間已經減少一半以上,在部分地區甚至已經絕跡。WWF香港分會表示,再不保護,蘇眉很快就會被吃光。

海鮮文化並非不可以扭轉。香港今年還有一件海鮮風波,主角是魚翅。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後,本欲「尊重中華文化傳統」在宴會上供應魚翅,儘管保證不會購賣那些來自,將鯊魚鰭割下就將之活生生棄置海中的殘酷漁撈行為,但還是受到香港大學校長、教師連同環保團體帶頭抗議,最後迪士尼宣布,因為找不到永續漁撈方式的魚翅來源,園區將禁止供應魚翅。

11月份,香港餐飲聯業協會、魚翅行商會與海味雜貨商會召開記者會,指責香港大學「扭曲中國文化」,並且重申,吃魚翅不會使鯊魚絕種。全球魚翅有一半是輸往香港,香港人每年食用1400噸魚翅,等於要屠殺大約14萬條鯊魚。香港僅保護3種鯊魚限制進出口,然而卻仍有65種鯊魚被列為瀕危類別而未受管制。

回過頭來看台灣的墾丁,在今年4月初,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結合恆春當地志工進行墾丁海域調查估計,光是墾丁的海產店1年就吃掉3萬公斤珊瑚礁魚類。特別的是,過去鸚哥魚乏人問津,如今漁獲一少,價格賤的鸚哥魚反而受到歡迎。除此之外,過去沒有人吃的獅子魚、蝶魚、飛魚都有人祭入五臟廟。墾管處近兩年的研究就發現,墾丁魚源枯竭,生態破壞之外,另一個主因是海產店流行吃珊瑚礁魚。美國珊瑚礁專家南西諾頓10月份在墾丁潛水時,便對媒體表示,再不防治藻類污染與過度漁撈,墾丁的珊瑚礁魚勢必在20年後絕種消失。

海鮮不是不可食用,重要的是時機。恆春的調查志工呼籲民眾,食用海鮮應記得,只吃經濟性及季節性的魚類,才能確保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今年是台灣海洋年,政府各單位規劃許許多多的相關活動,但是地方政府端出的,是飛魚祭、雕魚季、旗魚祭、黑鮪季、曼波魚季、花蛤季…基隆還辦了一場海鮮音樂嘉年華。海洋文化完全由海鮮飲食勾勒出來,不但淺薄,也是對生態的壓力。魚季過了,民眾卻養成了吃海鮮趕流行的胃口,一口一口吃垮海洋資源。(2005-11-21)

【相關新聞】
中研院請吃珊瑚礁魚 氣炸美海生專家南茜 (聯合報2005年10月29日)
1年吃掉3萬公斤 搶救墾丁珊瑚礁魚類已成燃眉之急 (EToday 2005年4月6日)

編輯後註:

本段描述係引用自10月29日聯合報南部版報導,後經當事人投書反應,已證實為不實報導,引述部分如下:

「在南灣用餐之前,我謹慎地與餐廳老闆再三叮嚀,不要煮任何珊瑚礁魚類,包括鸚哥魚、石斑魚、臭都魚等。在整晚的菜餚中並無這些被我點名的魚類,但一道米粉湯中卻出現了「汽歸」(刺河豚)的肉。Nancy當場並無反應,直到隔天她才對我說出應該連刺河豚都不應該吃。當時她並無不悅的神情……」

清楚呈現事件脈絡,決定保留原文,更正部分以附註方式補充。該篇投書全文詳見:「南茜真氣炸了嗎?還是嗜血媒體真可怕!」(2005-11-30)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