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哈日風當中,除了日本的綜藝節目、美食、旅遊之外,也應該看看和我們自然環境與與民風雷同的日本人,是如何應付外來種的威脅。同樣困擾台灣農業多年的東方果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Oriental Fruit Fly),入侵沖繩之後,日本政府花費了22年的時間,及台幣68億的經費,才利用「不孕性昆蟲釋放」成功的撲滅了入侵當地的東方果實蠅。這個小小的例子可以不難想像,外來種生物一樣在貿易興盛的日本當地也造成了許多困擾與經濟上的損失,他們到底是如何面對的呢?
日本的外來種侵入概況
日本為美國、歐盟之外的世界第三大野生生物進口消費國,若以「華盛頓公約CITES的統計數據,附錄內許多靈長目、熊科、鳥類、爬蟲類,以及植物的蘭科等類群,日本俱為全球最大或次大的消費國。到2002年8月為止,日本國內經確認記錄的外來種生物約有2317種之多 ,其中多達1548種為食用與觀賞的植物,其次還有415種的昆蟲。
因此,日本也存在不少的外來生物因不當的輸入或管理,散播到自然環境後造成災害。譬如原產於中亞細亞至東亞與東南亞一帶的食蛇獴(Herpestes javanicus, Small Indian Mongoose)在1910年先被引進沖繩本島,1979年再引入奄美大島。本來是為了防治當地農地中猖獗的鼠類及毒蛇,但由於後來發現這些大量繁殖後的食蛇獴危害到家禽、小型家畜,並破壞農作物。因此2000年由該國環境省主導展開驅除計畫,及防止食蛇獴捕食奄美大島上珍貴稀少特有種-奄美短耳兔。
日本的處理政策
1. 法律架構:
2005年的6月,日本開始實施《特定外來生物被害防止法》(簡稱《外來生物法》),明訂海外輸入日本的生物之中,可能危害人體健康、農業生產環境乃至於自然生態者,指定為「特定外來生物」,並禁止飼養、栽種、保管、運輸、輸入及其他處理。此外,環境省並選定特定外來生物37種中的20種以5-10年的時間來進行驅除,其中包含哺乳類11種、爬蟲類6種、昆蟲3種、魚類4種、植物3種、鳥類4種及無脊椎動物1科4屬等。
此外,為了讓全民配合防治外來種,法令上並規定如有野放特定外來種等違法情事(飼養、栽種、保管、運輸、輸入及其他處理),將對個人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0萬日圓罰金,對法人處以1億日圓以下的高額罰金。另非以販售或散布為目的而飼養或讓渡特定外來生物及未獲許可進口特定外來生物,將對個人處以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萬日圓罰金,對法人處以5千萬日圓以下的罰金。這些政策展示出日本政府管理外來生物的決心。
2.專責管理外來種生物之單位:
公部門:在中央政府體制內,有特別針對外來種生物這項議題,設置專責單位或以任務編組方式,有以下四個單位:(1) 環境省自然環境局所設置的「野生生物保護對策檢討會移入種問題分科會」:是以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觀點,研究外來種生物進入日本本土或立足前的預防工作,以及立足後的管理。(2)國土交通省河川局的「外來種影響•對策研究會」:設法移除侵入河川地的外來植物,並恢復原有生態。(3)國土交通省綜合政策局的海洋課海洋室:解決來自外國船舶的壓艙水中,所攜帶的各種有害海洋生物問題。(4)農林水產省:因應WTO的「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擬定所遇到的各種可能外來植物疫病害蟲的狀況處理與對策。
非營利組織:日本有三個主要的團體協助處理外來種的議題,分別是:(1)日本自然保護協會:引介翻譯IUCN有關外來種的相關文章,並召集相關專家研擬管理的具體意見與建議。 (2)日本野鳥學會:協助政府了解外來或入侵鳥種的分布與現況,並倡議生態保育議題。(3)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日本分會:日本最早對外來種生物進行正式調查的團體,更成立「野生生物保護相關法制檢討會」,針對外來種生物議題,每年召開研討會以喚起社會大眾與政府對管理外來種生物及相關立法工作的重視,另外還捐款成立「自然保護助成金」,補助全國各地的市民團體進行外來種生物的調查研究。
3.驅除外來種生物計畫:
除了前揭東方果實蠅、食蛇獴的驅除計畫外,其他各地區都陸續進行的驅除外來種生物的計畫,例如:小笠原國立公園的野山羊驅除計畫、滋賀縣琵琶湖的外來種魚類的驅除計畫、北海道的浣熊驅除計畫等,還有現階段即將進行的特定外來生物20種驅除計畫。
日本的政策讓我們仔細思考怎麼做才能在未來的「地球村」時代中,在一邊享用全球化產物的便利,同時又能兼顧外來種所帶來的問題,除了政府的法令與負責任的各權責單位外,全民的意識與配合才能有效防止外來種入侵,維護生態環境。(2005-11-22)
※本文出自農委會防檢局《外來種資料庫建置與維護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