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似乎是個重新開始的時代,很多原有的事物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好像這些年來世人才驀然睜開心的眼睛,開始學習尊重自己、關懷大自然,意識到原來人類是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這個亙古未變的自然法則,也才轉身發現山川林木的珍貴,也在生活的各個層面開始反思,尋求對雙方都好的自然方式。
於是,這些年我們吃的食物開始有了新的版本,有機、非基因改造、等等;連烹調方式都有了健康的選擇;衣著方面開始了自然環保的新時尚;住屋與車輛也掀起了一股綠風,連沉寂多年的自行車都成為休閒時尚的代表,種種新觀念,新名詞,或是舊事物新意涵相繼出現,讓我們像學習新知識般的忙於審視自己的習慣,在生活中做調整。
雖然我們開始懂得尋求對自己和大自然都好的方式,但是如果不懂得反省我們浪費的習性,不懂得珍惜生活裡的資源,我們就還沒有真正的覺醒。 其實,我們過度的慾望是這受損的大地和失衡的身心健康的幕後使者。
隨著生活不斷的進步,我們的慾望與商業行為一直相互依附舞動著,並且發展出一種牢固的依存模式。 為了滿足世人無止境的慾望,大量耗用自然資源,不斷的大量生產製造,發展出各種不顧後果的謀利方式。 所以,想要愛地球,就要從減少過度的慾望開始。
在這股反思的潮流中,其實最需要關注的是我們的心,因為一切慾望與行為都源自我們的心。我們終日忙碌於追逐牽引著我們的注意力與慾望的外在事物,很少向內看,但是主導著我們生活品質和人生方向的卻一直是我們的心。這股綠色潮流所帶來的種種改變,是相互關聯的,像是一個連動的循環,而我們的心就是那軸心,有著牽動那循環的力量。
過去隨著喜愛任意採買的衣物,佔滿了生活空間,讓我有種無形的沉重感,“無所有”這本書中,法頂法師所說的:「我們雖因需要而擁有物品,但有時因那些東西也帶來不少牽掛。 所以擁有什麼,相對的就會為它所束縛。 也就是說所有的愈多,同時也得承受愈多的束縛。」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得到了深刻的驗證。
於是這幾年開始做調整,讓住所與生活留出一點空間,讓自己的心輕盈一點,得以翱翔得高一些,看見更寬闊的視野。整理出不太會去穿或使用的八成新品,甚至還有未穿用過的全新衣物,尋找了適合接受捐贈的慈善單位,但是沒想到得到的答覆竟是「抱歉!因為各方捐贈的衣物太多,我們的倉庫已爆滿,所以無法接受捐贈了。」,而朋友們也有類似的經驗。我想這正反應了我們浪費習慣的某些現象,而這種浪費資源的現象也顯現在我們飲食等生活各層面。
由時尚流行所主導的消費市場,我們永遠會有只是因為不流行了而淘汰的衣物,雖然跟隨時尚在現代社會自有其意義,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在質量上為自己做選擇,學習一種「適可而止」的消費哲學,一種「精簡適量」的生活態度。
希望除了美味,每次用餐時也能注重適量,只拿取或點叫適合自己的份量,這也是一種尊重自己,愛護地球資源的表現。
雖然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不太可能做到只為需要而擁有,但是我們可以學習拿回內在自己的主導權,不受慾望過度的差使。 希望這種尊重自己與大地資源的「精簡適量」的生活態度,能夠成為二十一世紀我們所追尋的一種自主的生活態度,而不是讓所謂的綠色生活只是另一種時尚而已。
※ 本文轉載自Fresh Air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