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美麗的歷史長河 萊茵河 | 環境資訊中心
世界遺產巡禮

歐洲最美麗的歷史長河 萊茵河

2009年09月03日
作者:鄭伊雯

當我們提及歐洲各地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時,所想到的除了是一座座的城堡、古城的建築遺韻之外,能集建築之美、豐富地理特色與悠久歷史於一身者,大概非德國的萊茵河(Rhein,德文der Rhein,英文為Rhin)莫屬了。萊茵河源起於阿爾卑斯山麓,由瑞士的巴塞爾(Basel)往北流,途經法國邊境後,從南到北貫穿德國領土,再經荷蘭入北海,源遠流長了1,320公里,雖然在地理上,萊茵不源於德國,也非自德國出海,但是整條萊茵河最重要的自然美景、歷史糾葛與人文風情,都是在德國境內呈現,因而萊茵河的偉大可說在德國才得以彰顯。

其中,流經賓根(Bingen)、呂德斯海姆(Rudesheim)、寇布林茲(Koblenz)此一迂迴曲折、綿延了65公里長的狹長河谷地區,稱為「萊茵河的中游地帶」(Upper Middle Rhine Valley),不但贏得「浪漫萊茵」的美譽,更因地理位置、歷史事件、政治傳承、建築、藝術、人文等各方面的高度成就,而讓此區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

萊茵河流經路線;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地理因素成就萊茵河盛名

成就萊茵河盛名的重要因素,首推地理上的自然雕琢。綿延千里的萊茵河,從瑞士的巴塞爾(Basel)一路往北流到麥茲(Mainz)之前,河流流經200公里長的黑森林地帶,當萊茵河流過麥茲後,河流急速轉往西流,直到賓根(Bingen)再轉往北流,穿過德國中部堅硬的岩石地形,流向德國北部的廣大平原。因為萊茵河在麥茲急速轉向,湍急的水勢讓萊茵河以數百萬年雕琢出二、三百公尺高的峻崖河谷,兩岸分別是陶努斯山脈(Taunus)和洪斯呂克山脈(Hunsruck),宛如高原上險惡的峭壁斷崖,而這只是萊茵兩旁山林的外緣地帶而已。

在瑞士沙夫豪森州的萊茵瀑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現代化步調緩慢而列名世界文化遺產

德國近代的工業成就,得利於萊茵河運送煤礦、鋼鐵等工業所需的重要礦產,但萊茵河是遲至1830年始有蒸汽船行駛在河上,到了1859年萊茵河岸才有鐵路運輸,整個工業化在窄窄的萊茵河谷只是個遲緩而不具優勢的進程。進入二十世紀時,萊茵河谷處處還是種植葡萄的鄉村,令人難以和冷硬的德國科技發展連想在一塊。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萊茵河的左岸和右岸各50公里寬的區域被宣佈為「無軍隊地區」,試圖保證日後萊茵河一帶的和平。1919年七月德國以戰敗國簽下凡爾賽合約後,所有海外殖民地都拱手讓人,亞爾薩斯歸還法國;東、西普魯士劃歸波蘭;萊茵河西岸的領土則遭戰勝國部隊佔領,剛開始是美國行政系統,1923年又為法國管轄,直到1929年法國才退出此區。

二次大戰時,中萊茵地區支持希特勒及其反猶太的政策,但戰後託管的法國僅止於改變成行政區畫分,對於萊茵河並未加以改觀或破壞。為數眾多的萊茵河古堡經歷不斷易主與改建,加上毀於歷代的征戰攻伐,演變至今,許多古堡早已形同廢墟,徒留老舊傾圮的外觀供後人遙想憑弔。目前萊茵河畔現存最完整的中古時代城堡就只剩馬爾斯堡(Marksburg)。

馬爾斯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少數尚稱完整的古堡都已開放,而收歸政府所有的古堡被重新整修闢為博物館供人參觀,以瞭解萊茵河一帶的風土民情。有些城堡更改裝為古堡飯店、餐廳,讓人置身城堡中遐想昔日的衣錦繁華,品味逝去的流金歲月。還有二、三處古堡成了青年旅舍,讓人可以少數金錢享受到住在城堡裡的樂趣。

自古以來,上自皇宮貴族,下自販夫走卒,莫不沉醉在萊茵河畔天然美景中,成就歷代多少詩人、音樂家的雋永傑作,如歌德、海涅、拜倫等文人筆下所歌頌的萊茵景色;華格納樂風中憂鬱感傷的氣息也常是以萊茵河為背景,萊茵的美名成為亙古的情話、不朽的詩篇。

※ 本文摘錄自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出版之世界遺產雜誌第二期。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