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追殺比爾 II」(Kill Bill II)睽違5年之後,深受港片影響的鬼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所編導的《惡棍特工》(Inglorious Bastards)終於上檔。除繼承過去一貫對「暴力美學」的堅持,《惡棍特工》展現出與以往去歷史的暴力童話不同的脈絡,聚焦在二戰期間盟軍特工與納粹帝國的游擊性攻擊,同時顛覆了歷史的結局:納粹黨的第一、二把手希特勒、戈培爾以及數以百計的蓋世太保(Gestapo),通通葬身於特工的亂槍,與槍口餘生的尤太電影院女老闆主導、非裔法人所點燃的熊熊大火中。
這些年來關注納粹的電影還不少,像是《暗殺代號:華爾奇麗雅》(Valkyrie)、《超級女特工》(Female Agents)、《黑書》(Black Book)以及重啟納粹研究批判先河的《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這些影片絕大部分均改編自真人真事,描寫納粹的殘暴、交戰雙方的諜報,以及戰爭中扭曲與不撓的人性。其實較少為人關注的是,19世紀德國環境保育運動與納粹黨之間存在著水乳交融的關係,「生態法西斯主義」(Eco-Fascism)在德國法西斯運動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某一「政治謎語」的謎題如下:他過去有兩次被解雇的記錄,睡覺睡到中午才起來,大學時吸過鴉片,雪茄從不離手,而且每天傍晚會喝一夸特的威士忌。另一位受勛的戰爭英雄,素食主義者,不抽菸,只偶爾喝一點啤酒,從沒有發生過婚外情。如果要選一位國家領導人,您會選哪一個呢?很多人都一不小心選了後者,但當謎底揭曉後卻又驚駭不已:前者是葷腥不忌,卻帶領英國在二戰中苦撐下來的邱吉爾,後者卻是將尤太人一個又一個送進毒氣室的希特勒。
希特勒所領導的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誕生前百年以來,德國從一個封建、非統一的東羅馬帝國遺緒,經過了俾斯麥首相的鐵血政策,成為一政治獨立、工業快速發展的後進國家。1867年,也就是普魯士相繼擊敗丹麥、奧地利後國力高漲的時代,德國動物學家海科爾(Ernst Haeckel)正式創造了「生態學」這個名詞,其核心概念強調「自然法則」或「自然秩序」對人類文明和種族繁衍的主宰性。海科爾之後的研究者埃克柏格(Henning Eichberg)指出,「自然法則」或「自然秩序」就是對資本主義現代性(modernity)人本中心主義核心原則的徹底否定。海科爾所代表的就是反啟蒙主義、反人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工業化,崇拜自然秩序的一套保守主義哲學觀。出於對現代化都市生活的混亂和資本主義異化的強烈反感,1920年代大批學生在德國的森林漫遊,以尋求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他們號召回歸土地,力圖重新激起人們對自然的情感和對現代化的反思。很快的,他沒們就投入了納粹黨的懷抱。
納粹黨員達理(Richard Darre)、托特(Fritz Todt)、塞福特(Alwin Seifert)和海斯(Rudolf Hess)4個人是納粹綠翼的代表和法西斯生態政策的主要決策者和執行者。在他們手中,納粹德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面實施生態政策的國家,最早倡導有機農業,建立了歐洲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希特勒和內政部長希姆萊(Heinrich Luitpold Himmler)都是素食主義者,熱愛動物並強烈反對解剖動物和虐待動物;希姆萊甚至還建立了一個實驗性的有機農場以培育草藥(而非化學藥物);希特勒常與專家們討論開發能夠替代煤炭的可再生性能源,認為水力、風力和潮汐與沼氣將是第三帝國的能源發展道路。
我們不難發現,納粹黨信奉的哲學是自然秩序至上的反人本主義,精神上反對資本主義工業化帶來環境的破壞以及變態的都市生活,以及對農村生活的浪漫主義想像。即便納粹黨曾如此賣力的實踐當前所流行的「對環境友好」的政策,看似會使當前的工業民主國家感到程度不等的難堪,但也必須直言,自然秩序造成了反人本主義,而這又直接帶來人權的踐踏,這一套反現代性的懷舊情緒,侈言「自然秩序優於人權」,使得法西斯主義成為人類歷史中的大災難。
也許哪一天好萊塢的口味可以換一下,第三帝國中的生態法西斯主義肯定是另一個值得反思的「不願面對的真相」。
※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