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十週年】921重建凝聚部落意識 邵族處境艱鉅中見微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921十週年】921重建凝聚部落意識 邵族處境艱鉅中見微光

2009年09月22日
2009年9月21日南投訊,黃慧珊報導

9月20日才大清早,日月潭周邊道路的兩旁已出現綿延不見盡頭的路邊停車景象。這天,是一年一度的日月潭國際萬人泳渡活動;這一天,同時也是邵族豐年祭的第三天。

沿著潭邊觀光街對面小坡路向上走是「Ita Thao 伊達邵」邵族重建部落,豁然開朗一片樸素的竹製矮房,安靜悠閒的氣氛與熱絡喧鬧的水岸邊彷彿兩個世界。

邵族祭師邵族人口僅有600多人,是台灣原住民中人數最少的少數民族,但其獨特的風俗習慣、文化、語言,祖靈信仰和豐富的歲時祭儀皆保持得非常完整。

邵族部落,背負著一段滄桑顛沛的遷移歷史。雖然921大地震後邵族終於正名成功(921之前邵族一直被劃分為阿里山鄒族下的一支,但兩族傳統語言、文化、宗教全然不同),並成立台灣第一個原住民族議會,但直到現在,邵族人仍然持續與政府爭取土地權與自主權,這段流離悲歌尚未終曲。

日治時代,殖民政府為了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將邵族人從日月潭拉魯島潭邊的舊社遷走,舊社因電廠興建後水位上升21公尺從此長眠水下。國民政府來台後,邵族先因無人知道土地總登記而喪失土地所有權,之後在1970年代左右政府以興建山地文化中心為由,強制徵收邵族的耕地,讓邵族從此喪失耕作文化。1980年代當地進行市地重劃,認定邵族聚落「佔有公地」必須向政府承租承購,付不出租金的邵族人只好將土地承租或轉讓,成為當時漢人騙取原住民土地的方便之門。直到1988年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後政府終於劃出「原住民保留區」,但大部分邵族的土地早已流失。

土地大量流失加上聚落族人被沖散,生存空間遭擠壓的邵族出現了語言與文化傳承的困難。921大地震後,位於震央附近的日月潭地區一夕震垮,卻讓邵族壓抑了世代的靈魂解放、部落意識重新凝聚。

雲南信息報記者 郭敏

身為雲南信息報首席記者,郭敏說他小時候身體不好,有很長一段時間待在醫院,也沒甚麼機會與同學一起上體育課。因此希望能找一個記要到處跑、又要體力很好的工作,因此記者成了他的首要目標。

曾經得過「打破砂鍋獎」的郭敏,面對每個參訪都會提出許多問題,企圖得到更全面和完整的資訊。他說記者的工作沒甚麼,最重要的就是不斷提問,幫讀者問出重要訊息。除了記者身分,郭敏也在四川地震後與朋友共同成為社區組織者,在四川地區從事活動,身兼媒體人與行動者。

雖然在工作上非常認真與謹慎,但卻常常掉東西,相機、錄音筆等工作必備物品時常被他擺在某處就忘了帶走,惹得隨行工作人員要幫他翻箱倒櫃。他說,或許他離開時,也會忘了帶走他的心。

地震後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志工、教師、社區工作者固定於每個禮拜六、日從台北集合出發,沿途接駁各地的義工到邵族社區幫忙進行重建。族人在震垮的山地文化中心的舊址上自力造屋,建造出具有部落特色的「伊達邵部落特區」,邵族人口重新聚集,各項祭典得以繼續以不受干擾並有尊嚴的進行,母語與文化傳承的危機也重現一絲生機。

地震後接下來幾年中,邵族內透過多各種會議、教學等活動凝聚族群意識,文化復育的進度也逐漸步上軌道。像是地震隔年由文史工坐者簡史朗所主持的母語研習課程;同年族人也決定回恢復中段20年的播種祭,並且決議各項歲時祭儀都要在邵族傳統復育社區中如期舉行。

簡史朗說,為了讓邵族母語能夠保存,他利用國際音標將邵族母語文字化,使邵族母語能夠文字化書寫;並開始著手編寫「邵族辭典」,目前已完成約1500個辭彙,他的目標是在年底前完成約2000個辭彙,讓母語能夠持久的被保存。另外,他也說於原住民的文化產物多是就地取材製作,物品保存方式不易,這也是文化傳承的一項難題。

由於921地震重創日月潭觀光設施,漫長的重建過程勢必使邵族人口味求生存而四散漂流,因此在中研院與國內民間團體的協助下建利了邵族安置社區,希望做為族群文化保存的復育基地。重建的社區選址於當初被政府所徵收改建文化中心的耕地上。安置社區的設計規劃亦以邵族儀式進行空間為主要的設計考量。

在謝英俊建築師等人的幫助下,策劃災後安置與重建事宜;整個重建過程裡,邵族並未取得政府任何一分補助費用,靠著各界捐款與幫助,加上民族意識的凝聚,復健過程雖艱難但充滿希望。

當時,日月潭當地的邵族人幾乎全體失業,於是當時便用以工代賑的方式鼓勵邵族人集體參與社區的營造與重建,一方面解決生計,一方面也透過集體勞作重新凝聚族人意識。

邵族的傳統家屋是用茅草及竹子蓋成,就地取材使用山中的竹子的建屋方使本來就已存在俞邵族的文化中。因此,重建的簡易住屋便以輕鋼架與竹、不織布等材料為主,不需焊接、輕便簡易組合,不曾拿過工具的婦孺、老人都能參與;材質不但可以回收,並且方便修改和重複使用。

低建築成本的建材讓大部分重建預算得以花費在工資上,災民自力建屋,一方面解決失業問題,一方面更加凝聚部落族人的意識。

邵族重建屋兼具原住民質樸的風格與環保特性,這個的經驗後來也幫助台中的松鶴部落重建,解決當地災民安置的問題。

921地震雖然讓邵族重新找回保存傳統文化的契機,也有民族議會能夠凝聚族人意識,但由於始終得不到政府承認民族議會的合法性,目前部落仍然無法對自己的事務決定完全掌控,文化傳承的隱憂依然存在。而近年來,日月潭國際萬人泳渡、花火節等活動的規模越辦越大,也對邵族文化保存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

邵族祭師吟唱傳統歌謠
邵族祭師吟唱傳統歌謠

傳統歌曲、祭典和母語需要政府支持和保護,觀光街上的民俗工藝品小攤販與工藝館無法讓民眾更進一步認識珍貴的邵族文化,依然在呼吸的文化也不是在觀光區裡配上電子背景的歌謠就能保存下來。活著的文化,必須透過族人共同生活,才能復育、傳承、生長。

經過歷代的顛沛遷移與921震出的新契機,堅韌邵族人的復育之路還在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