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票,澎湖躲過博弈一劫,該高興嗎?一點也不!因為困境依舊存在。
澎湖博弈公投失利,依照法律也只是3年無法再提出,但是對於集資合謀等待多年的各方財團,3年只不過是持續興建飯店樂園的時程,3年後依舊可以提出公投要求,再度相博。
更悲慘是,澎湖博弈公投失利之後,接續金門、馬祖、綠島等離島,各有進程準備博弈公投,甚至連本島桃園航空城、苗栗高鐵特定區、北縣淡海特區等地,都想修改法令,為博弈大業前仆後繼。
澎湖的勝利,只是抗拒誘惑的一小步成就,但是對於地方發展的慾望投射,依舊未曾抒解,不斷沈淪在貧而走險的試煉中。
澎湖高度依賴觀光發展,但是對於澎湖最好的觀光發展模式,始終未能形成共識。
從過往消耗式的觀光發展,創造一時盛景,卻也在開發破壞之下,珍貴自然生態減損,越益走向「去過就好」的瀏覽式觀光,讓澎湖深厚的美感消失不見。
至今,澎湖依舊陷在走馬看花的觀光模式中,從過去本島的景點環島之旅,不夠再加上北方吉貝,南方望安、七美的離島快閃行程,搭配全台相似的香蕉船、沙灘車等海濱活動,十多年無所變化。
澎湖的旅遊競爭力,說穿了不是活動內容,而是機票取得,有管道的旅遊體系,能夠取得多少機票,就註定有多少收益。
於是在澎湖,除了任職公務體系,或是進入特定旅遊體系之中,在澎湖想要生存,唯有離鄉一途。
因為窮困,想要發展,成為生存的慾望投射,一種人性的基本需求,像沈浮海上,急欲抓住任何一根飄來的浮木。
為了滿足這種慾望投射,官方的作法是引進財團,在殘破的土地上,找尋尚存的原始美景,然後加以人工裝修,蓋起五星級旅館,創造澎湖的未來遠景。
理論上,高度資金投入,能夠創造國際渡假聖地,但是實際作法上,台灣諸多財團,並不是走向國際生態聖地的環保永續,依舊是傳統旅遊的升級版,在旅遊內容無所新意之下,加入博弈誘因,創造旅遊人潮。
這種越益走向羊圈式的獨佔觀光模式,在高度破壞開發後,圍住一片原始美景,以高價消費賺飽投資者的荷包,羊圈外的澎湖人,只會在更匱乏的狀態下,加速島嶼的蕭條。
或者,有朝一日,澎湖會如台灣眾多觀光地區一般,財團繁榮永生,居民離鄉遠走,澎湖將會在經濟問題下,形成人口的離鄉大遷徙。
徵兆早已顯現,太多永不再回的子弟,在家中老者消逝之後,老宅大門深鎖,一戶接續一戶,直到一村覆滅,然後看準地利的財團進入投資,人口變遷焉然完成。
這也是發展經濟學中,別只看帳面上經濟成長多高,而是必須審視發展成果如何分配,如果只是財團創造高利潤,居民未能矇受其利,只是加速貧富懸殊,這樣的榮景,財團低調賺,政府好宣傳,人民苦在心。
引入財團開發的問題存在,但是基於太多開發利益、政經關係,官方始終只願丟出這一根浮木,作為澎湖的唯一救贖。
公投的意義,重點不在四千票的差異,而是設籍的七萬票中,超過三萬票對故鄉依然有著期待,只不過選擇不同的方式,想要抓住不同的浮木。
在抵擋下一次的博弈公投之前,不能再僅僅依賴克制慾望誘惑的四千票,而是必須找到一個出口,讓期待澎湖發展的30000票,有所共識,形成一個巨大的趨力,迫使靠攏財團、怠惰職責的政府,必須拿出更多的願景方案,讓澎湖有更多選擇,而非只有要或不要的博弈選項。
澎湖在破敗,但是島上依然有許多人在努力,無論從文史、生態的建構維護,甚至從旅遊、民宿的變革創新,這些發自鄉間的微小力量,才是必須珍視協助的星原之火,他們不會羊圈觀光,引導遊客走入澎湖深處,以溫和的態度體驗澎湖之美。
微小而優質,異業相互串聯,才能構成澎湖多元旅遊的景況,讓遊客驚豔不同區域的特色,創造一村又一村的經濟復甦。對於早已自救的澎湖人,政府給予的浮木,不必是財團投資,只要解決交通壟斷的門檻問題,他們就有能力以自己的魅力特色,吸引遊客前來,創造澎湖的未來。
澎湖的問題,也是其它離島與台灣各鄉間的問題,如果因貧而期待發展,不能從社區再造的基礎向上發展,只能悲微等待機會。那麼,在長期窮困之後,政府只是丟出大投資大建設,富利財團的單一選擇,無異是趁人饑迫,以利相誘,極端的失職不道德。
博弈公投之後,不是終點,勝出四千票說不要,只算小勝,如果不能形成共識,找出未來之路,挫敗的一方,下一次會加深慾望的誘惑,進行更精細的選舉操作,而尊重公投決定的政府,也只是暫時停止博弈的推動,並沒有放棄引進財團的開發思維,許多危害生態的建設,將可能加碼進行。
博弈,只是期待發展的慾望中,投射的標的之一,旅遊破壞生態、污染工業開發、過傾中國資金等等議題,無時不刻成為政府膜拜,誘惑人民的慾力。
對於慾望投射,一如拉崗鏡象之說,如果不能清楚匱乏的是什麼,那麼只能在無法滿足的慾望投射後,不斷面對試煉,永遠地沈淪自我。
※本文轉自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