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經濟部礦務局很不平靜,因為礦務局在7月27日的公告中,聲明自10月1日起,解除全台12個石灰石礦礦業保留區,讓環保團體和地方政府紛紛表達不贊同的意願,但到底開放會有哪些問題產生?雖然9月24日政策大轉彎,又全部重新劃定為保留區,但這次的事件,也給我們一個,檢視台灣礦產利用的機會。
2009年8月,礦務局在網路上公告,自10月1日起解除新竹、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6個縣市,12個石灰石礦礦業保留區。消息曝光後,引起熱烈討論,為什麼開放保留區會引起這麼多的爭議?或許可以從高雄縣市水泥產業的故事說起。
1960及70年代,台灣正在拼命建設、打造經濟奇蹟,而所有的建設基礎,都必須仰賴水泥。水泥的主要原料來自石灰石,早期石灰石開採以西部為主。一直到了1986年,政府制定「水泥工業長期發展方案」,計畫引導水泥產業東移,並且將西部石灰石礦區劃定為保留區,礦業權到期後就不再開放。
現在,西部除了新竹馬武督礦場的採礦權要到2010年6月之外,其他的礦區都已配合「水泥工業長期發展方案」在1997年年底終止。該方案也在1998年檢討修訂時停止適用。
十年後,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要求檢討石灰石礦礦業保留區的政策,礦務局於是在2009年7月27日,公告解除西部12個保留區。高雄市政府表示,經濟部3月份徵詢時,就明確表達境內的半屏山和壽山不適合開採。高雄市府也早在採礦終止後,就把這兩個地方朝自然公園的規劃邁進,不過中央仍執意在七月公告,並告知地方政府有核准與否的權限,但隨著高雄市政府積極表態不願意被解除保留區後,9月17日,礦務局又決定把半屏山和壽山劃回保留區。
回顧高雄市半屏山的歷史,曾經是西部重要的石灰石開採地點,日治時期就有開採石灰石的歷史,國民政府接收後也持續進行開採。早期開採是用炸山的方式,不但破壞景觀,也對週遭水土保持有所影響,加上燒製水泥需要大量的煤炭,連帶引發空氣污染的問題。對當地居民來說,水泥業並不是個好鄰居。
半屏山在1997年終止礦權後,開始進行植生綠化的工作,但已經被挖得陡峭的半屏山,復育起來並不容易。等到十年過去,才有現在蒼翠的模樣。現在的半屏山,成為高雄市民假日休憩的好去處。
和半屏山遭逢同樣命運的還有壽山,也就是高雄人所熟悉的柴山。1992年壽山就在民眾抗爭下終止採礦,現在只有在老照片裡,能看到當時水泥廠冒出的陣陣白煙。如今走在壽山公園裡,很難發現它曾經是開採石灰石的礦區,只有路標上寫著礦區遺址,才能窺見開採的痕跡。
不過,在壽山充滿綠意的環境裡,也藏著隱憂,當年為求趕快復育的成績,業者大量種植銀合歡,綠化效果好,但是也造成物種單一化等問題,正等待次生林自然演替。
在這一波的保留區解禁名單中,位在高雄縣阿蓮鄉的大崗山也在名單內,民國88年成立的大崗山文史協會,由一群關心大崗山的人組織而成,在他們眼中,大崗山的廢礦區和老礦工,都是當地的重要資產。
曾經在水泥公司工作30年的黃信雄,就是最佳的礦業導覽員,說起當年的採礦過程更是滔滔不絕。在礦業逐漸退出大崗山後,大崗山文史協會利用獨特的珊瑚礁地形,發展出屬於當地的生態旅遊。
9月24日,礦務局在民意強大壓力下,將12個保留區全部按照礦業法第29條劃定為礦業保留區,一切又回到原點。短短一個多月就出現這麼快的轉折,讓環保團體認為政策草率。
平心而論,追求經濟發展,無可避免都需要開採自然資源,但自然資源畢竟有限,加上不可回復性,要如何保持經濟上的競爭力,又不致過度開發,是現在採礦要面對的課題。
這一次的風波,雖然告一段落,但也引出我們的礦產管理跟規劃的問題,在這座島嶼上,我們所擁有的就是這些,珍惜資源,審慎開發,我們的路才能走得更長遠。
側記
採礦和其他產業不同,原物料開採是會耗竭的,因此如何在不傷害自然環境下,提高產品效率以及尋找替代材料,是現在礦業發展的趨勢。以水泥業來說,現在除了提高廢棄建材使用、在水泥中添加其他,像是灰渣等廢棄物,都正在進行,雖然國外也有研究用其他的材料來取代,但是因為水泥價格便宜,讓台灣人很愛用水泥,也相對地讓其他材料研發的腳步變慢,藉著這次事件,我們也該好好思考,過去使用自然資源的態度是,否有改善的空間?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