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島‧生存的賭局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菊島‧生存的賭局

2003年10月24日
作者:張岱屏 (公共電視記者)

咾咕石、天人菊、風是澎湖群島的特產,然而,這些特產卻無法成為澎湖人生存的依靠。為了求取生存,許多澎湖人將開放賭博,視為澎湖發展的出路,卻也有少數的澎湖人,迎著海風打造另一條生存之路。

蕭長汰是土生土長的澎湖人,在外地工作多年之後,回到澎湖經營旅遊業,從接機、導遊解說、食宿,夫婦倆一手包辦。蕭長汰走的不是一般旅行社大團體的旅遊路線,而是小團體、深度導覽、主題式的旅遊方式。創業以來歷經華航空難、SARS後仍平穩成長,遊客從一年兩三百人到現在一千多人,慢慢地為澎湖的生態旅遊,打開了一片天空。

澎湖有列入世界級潛力遺產的玄武岩景觀、有列入世界百大古蹟的中社古厝、有迷人的珊瑚礁生態,但是,澎湖雖美,2002年觀光客卻只有71萬,遊客總數在台灣縣市中排名倒數第4,是什麼原因讓澎湖的觀光發展受到限制?

自古以來,東北季風期是澎湖商業經濟活動的瓶頸,也是旅遊觀光的罩門。季風時節百業蕭條,全澎湖都陷入冬眠蟄伏期,風儼然是澎湖的最大的致命傷。澎湖的觀光旅遊業者與商家,必須在半年的時間內,賺足一整年養家的費用。此外,工作機會難求,蕭長汰的妻子黃新真記得她4年前剛嫁到澎湖時,商店收銀的工作是月休4天,薪水只有一萬五,是台灣的一半。

20年來,澎湖的人口從20萬降到現在只剩7萬,青壯人口大量外移,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佔全台之冠。澎湖也是全台灣最窮的縣市,2002年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還不到60萬元,低收入戶的比例是全國第2高。面對長期以來發展的窘境,十多年來要求開放博弈特區的聲浪持續不斷。許多澎湖人認為,開放博弈特區就會有五星級飯店進駐;也有澎湖人相信,開放博弈特區可以突破澎湖氣候條件的限制,帶動秋冬季節的觀光人潮。

東華大學運動與休閒系教授葉智魁研究博弈產業多年,他認為「開放博弈」並不是振興偏遠地區經濟的強心針,在國外許多案例最後的結果是「賭業獨興、百業蕭條」,不但沒有為偏遠地區帶來振興經濟的效果,反而因為開設賭場所衍生的排擠效應,導致原本地方產業受到重挫,對當地原本脆弱的商機與生機造成致命的打擊。「引進賭場是以犧牲當地既有產業,來讓賭業投資者獲利的一種做法。」葉智魁說,要解決澎湖觀光發展的瓶頸,解決的方案不在於開放博弈,而在於人的觀念。

像蕭長汰這樣在澎湖經營深度旅遊的業者仍在少數。但是很明顯的是,到觀光景點走馬看花的旅遊方式,已經漸漸喪失了吸引力,越來越多的遊客放棄傳統的旅行團,選擇自助旅行的方式。2002年馬公某飯店的住客率是散客70%、旅遊團是30%,當旅遊型態漸漸改變,澎湖人所要面對的課題是如何提昇旅遊品質。

其實,澎湖真正的挑戰不在於風,不在於自然環境的艱困,而是在於「人」。人的觀念轉換了,旅遊的品質也會跟著提昇。人的觀念無法在短期轉換,設置博奕特區反而更容昜。開放賭博,真的是澎湖唯一的出路?最後的選擇?抑或是政治人物迴避長遠規劃責任的藉口?

「國際島嶼、海上明珠」,這是澎湖縣政府未來勾畫的美景。但是,哪裡是邁向海上明珠的路程與方向?是生態旅遊?還是觀光博弈?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澎湖人如何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