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3日)環保署舉行中科四期第五次初審會議延續會議,會場外彰化、雲林農漁民北上抗議,惟恐高科技廢水污染廣大農作及養殖;環說書僅4頁篇幅交代健康風險,多數委員質疑中科「打迷糊仗」。經過激烈討論後,即使多項爭議未果,主席仍宣布中科四期「有條件通過」,中科可自由選擇排入濁水溪或舊濁水溪河口。
漏洞百出的環說書
面對中科的報告,環委直言「這次的環說書是最差的」。環委說,中科四期所有爭議的問題都未解決,舉凡用水資源分配、健康風險評估、地層下陷、廢水回收、排放地點選擇、空氣污染影響、生物毒性等,都是「沒有條列、不提、隨便講講、未承諾」。
中科四期開發案至今遭遇當地居民嚴重抗議,居民害怕科技園區帶來健康風險,但中科管理局的環說書,只用短短四頁就交代完對當地民眾的健康風險評估,對於環保團體一再質疑的污染問題,中科僅回應「一至三期營運迄今沒有發生過環境汙染事件」。
對此環委痛批,放流水的毒性「比農藥還毒」,之前未發生污染事件是因營運選址排放污水點沒有沿海養殖區。環委說,開發單位「只想省錢,而評估的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跟著打迷糊,中科四期根本是在製造問題不是解決問題」。
另外,在化學藥品管制方面,中科承諾採用歐盟REACH管理化學品使用。REACH精神在於「登錄、評估及使用管理」。環委說,中科實行REACH中的「登錄」動作,完全沒有評估登錄的化學藥品總量造成的影響。另,REACH中最重要的化學品使用管理中科沒有做。環委直批,「只做了三分之一,要學就要學得像,把整套制度搬過來。」
中科四期污水排放問題影響嚴重,無論用舊濁水溪或濁水溪來稀釋廢水中的有機物、重金屬、荷爾蒙等都必須有足夠的日流量。針對中科環說書內所提的枯水期流量評估,環委提出三點謬誤認為評估過於草率。
環說書內針對舊濁水溪的排放方案僅採2008年11、12月及2009年2月三時間點平均得5.69cms的流量。環委説得含蓄,「針對重大開發,開發單位的評估實在『勇敢』。」
另,針對濁水溪排放方案,開發單位提出1986年至2000年的流量平均值18.24cms,當時上游攔河堰尚未啟用,攔河堰正式啟用後,枯水期流量只剩先前的三分之一。環委指出,中科因應枯水期的方式,是將園區廢水放流量由13.2萬噸降至12萬噸,只是「河川日流量減少了60%,污水排放量卻只減少10%,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平衡。」加上枯水期間,工業廢水並不會停止排放,這些污水該靠甚麼稀釋?
只是面對各委員的質疑,主席鄭福田仍力挺中科,認為開發單位將會善盡監督管理的職責,同時他們也會進行長期監測,並要求中科承諾在廠商的製程管理上嚴格約束。未來一但有污染事實出現,便會要求中科改由海洋流放。對於這樣的說法,誠如環委所言,將來發生問題只會造成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引發抗爭。
審查會並決議,「初期及中期(放流水量在6萬CMD以下),廢水得排放至舊濁水溪或濁水溪之河口潮間帶低潮線以下,後期或廢水量高於6萬CMD或牡蠣體內銅檢測濃度值超過100mg/kg濕重,應以海洋放流管排放。」
彰、雲地區是台灣漁業重鎮,分別有26億和64億的年產值,中科四期環評最後決定將廢水排放口選在出海口,看似解決內陸排放污染農業用水問題,卻未考慮雲彰沿海廣大的淺海潮間帶養殖業。有環委表示,這其實不是廢水排在哪裡、或能不能稀釋的問題,就算稀釋了,這些重金屬、荷爾蒙還是存在於地球上,隨著食物鍊累積又回到人體,最後受害的還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