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如結合地方人文與產業文化,發展出令遊客深刻地體驗在地呢?16、17日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邀請十多位媒體記者蒞臨池上,擔任2009花旗基金會生態旅遊領航成果的體驗先鋒,希望透過影像、文字、部落客傳遞,報導出綠色旅遊活化產業經濟的重要性,與深度旅遊的觀念。
以在地人擔任解說員,負責生態導覽與文化解說,是目前當地積極發展的深度旅遊型態,在地民宿業者池畔驛站主人賴永松表示「希望未來的旅客來東部的旅客,能夠多待幾天,慢慢地體會,才能更深層地體會生態旅遊的美。」
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執行長林意楨表示,這項計畫由台灣花旗銀行贊助推廣的計畫,歷經將近一年的策劃時間,邀請在地產業與民間團體,相關部門官員與學者,針對台灣豐富多元的生態資源與台灣生態旅遊發展的現況進行調查,規畫出生態旅遊的行程,提供民眾綠色旅遊活化產業經濟的實際案例與操作方式,這些地方生態人文資訊,也將同步轉譯為英文,讓國際看見台灣生態人文之美。
十多位媒體工作者不顧東北季風狂襲,坐在大坡池旁的木棧階梯上,面對國家級溼地的湖光山色,看著綠頭鴨、白鷺鷥飛過,聆聽台大植物系教授郭城孟分享各國生態旅遊的歷程。沿途進行鳥類與植物的生態觀察,坐在野餐墊或是草皮上,享受池上媽媽教室準備的創意米食,其中一樣叫做米福袋的美食,大伙吃了讚不絕口,積極討論團購。負責準備在地媽媽餐點的曹菊苹說:「這個是最近一位媽媽的得獎創意作品,由他親手製作,市面上還買不到喔。」
池上二期稻將於11月初收割,面對一望無際即將秋收的金黃的稻穗,每個人對於麗緻的鄉村場景,發問和拍照聲此起彼落。騎著腳踏車,迎風而來不斷變換的風景,讓前往採訪的媒體忍不住哼起了歌。
一行人與在地民宿業者談天,邊走邊問。享受地方產業精緻的美食後,記者群也更認識池上。原來池上不但有世界地質學家關注的板塊運動與地質研究,傲人的國際級景致、更有與產業結合人文風情與地方美食。
郭城孟指出臺灣人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看到自已在地特色的優點,將世界宏觀與在地特殊性結合,發展獨一無二的生態旅遊。他也以白頭翁為例,臺灣人習以為常的鳥,卻是國外賞鳥者的震撼。賴永松說:「池上是享受生態寧靜之旅的好所在,如果要來池上享受pub,那可真是來錯地方了。」
負責執行本活動的專案江孟蓉表示,池上大坡池是當地人的命脈,是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擠壓處,地質資源特殊,大坡池初步調查結果顯示,當地魚類多達 20 多種,鳥類也有 60 多種,生態資源豐富,是發展生態旅遊的好選擇。
同時因為在地業者參與在地產業與文化的解說,使得生態旅遊的內容更為豐富。賴永松強調,今天雖只有他跟賢情玉緻的老闆潘金玉一起接待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與媒體,不過像是池上多力米、萬安社區等社區產業對在地深度生態旅遊都有共識,寧願捨棄走馬看花的大批遊客,消耗在地有限的資源,而是希望小團體能夠待個幾天,慢慢地體會池上之美。
江孟蓉表示這些產業、生態資訊與此次媒體團的相關報導將上載到綠活台灣網站,同時會完全分享給在地業者,作為生態解說與推廣之用。
林意楨向各界媒體表示,2009生態旅遊領航計劃一年下來成果有9大生態路線,池上也和其他地方一樣,除了擁有豐富在地生態文化資源外,社區民眾也有濃厚的參與意願,加上地方社團願意協助才有機會累積這樣豐收的成果。賴永松說:「希望未來的旅客來東部的旅客,能夠多待幾天,慢慢地體會,才能更深層地體會生態旅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