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談猴,大家知道台灣有哪些猴子嗎?其實,台灣寶島除了人類之外,台灣獼猴是唯一的靈長類,而台灣獼猴也是只有在台灣本島才看得到的特有種呢!
階級分明的族群組織
台灣獼猴的身高約50-60公分,尾巴大約有身體的三分之二長;一般,雄猴的體型比雌猴大一些,雌猴約三歲半性成熟,四歲可生第一胎,雄猴則在6、7歲左右有繁殖能力;台灣獼猴的繁殖是有季節性的,每年秋冬季(10月到1月)是交配季。台灣獼猴是群體生活的動物,為母系社群,即雌猴會永遠待在出生的族群內,雄猴則在性成熟前會離開出生群,而猴群內的成年雄猴為外來個體。個體間有明顯的階級區分,位階高的個體通常能優先享用較好的資源(如食物、交配權等),雄猴的位階一般經由打鬥來決定,雌猴的位階則來自世襲,女兒銜接在母親的位階之下。
遍佈水湄山間的雜食者
從海邊到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都看得到台灣獼猴的蹤跡,台灣獼猴是屬於廣泛分布於島上各地森林的物種,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行性動物,且大部分的活動均在樹上進行。獼猴是以植物為主食的雜食者,喜歡採吃果實、嫩葉、芽、莖等,偶而會取食昆蟲、蝸牛、鳥蛋等;臉頰下方具有頰囊,吃東西時會先將食物塞滿頰囊,再到安全的地方慢慢咀嚼吞食。台灣植被在緯度及海拔上有明顯的差異,依森林為家的台灣獼猴,因應各地環境在習性上有些微差異。
高山上的台灣獼猴會有季節性的遷移,冬季下雪時往海拔較低的地方移動,而低海拔的族群則無此現象,但南北族群在食性上也有些許差異。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台灣的氣候因此包含熱帶及亞熱帶,生物相也有明顯的不同,如熱帶的南部有數種榕屬無花果會輪流結果及發嫩芽,終年多次供應台灣獼猴食物來源,亞熱帶的北部榕屬族群則較少,獼猴以其他植種為主食。在覓食動物性食物上也有差異,北部福山的台灣獼猴族群在夏季(約七月)以樹幹上的毛毛蟲為主食,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也集中在這一、兩個月。南部的柴山族群也有類似的趨勢,在春末夏初(4-7月)捕食吉丁蟲,發出啃瓜子的聲音,並留下金屬光澤的鞘翅;同時,在雨季大雨過後,肥嫩的白蟻大量飛出,此時無論是空中隨手揮抓或地上隨處撿食,台灣獼猴都會把握機會填飽肚子。
台灣獼猴族群有領域性,在固定範圍內活動,通常活動到哪兒就在那兒睡覺,而棲息在南部柴山及墾丁兩處高位珊瑚礁地形的台灣獼猴則有固定睡覺的地點,通常在珊瑚礁岩壁頂或凹槽等避風處,擅用地形特色。而台灣獼猴的英文俗名又叫「Formosan rock-monkey」,即是因為早年西方人經常在高雄壽山發現牠們在珊瑚礁岩石上活動而得名,當時的壽山也因此被稱為”猴山”(Ape hill)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