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世界綠色未來 中國民眾遭「毒」害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為了世界綠色未來 中國民眾遭「毒」害

2009年12月07日
大紀元12月6日訊,記者李曉宇編譯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在煙囪林立、遭受嚴重污染的城市--內蒙古包頭市的外圍,有一個沒有名字的湖泊。當地人說,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冬天),湖底就凍結成凝固的泥波;來年夏天會從泥波中滲出一種黏性的紅色液體。這是一個尾礦湖,一百英里之外的一個稀土礦排棄的有毒稀土金屬元素堆積在這裡,等待進一步處理。

據《泰晤士報》報導,這個尾礦湖的滲漏毒化了周圍的農田。農民王存剛說:「澆灌了這種水之後,莊稼就停止生長。他們(當地政府)測試了我們的水,並得出結論: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不能喝,也不能用於灌溉。」

這就是中國農民為世界的低碳未來正在付出的代價。稀土是一種高活性金屬元素類別,是下一代所謂「綠色技術」必不可少的原料。豐田Prius汽車的電池含有超過22磅的鑭。低能燈泡需要鋱。3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所用的永久磁鐵需要使用2噸的釹和其它等稀土金屬。

在包頭附近的小作坊裡,沒有配戴任何防護服飾的工人看著大桶的酸和其它化學品、蒸汽式的從生銹的管道升騰而起,因為他們在攪動著成袋的有毒液體和粉末,目的是將稀土金屬元素變成化合物及稀土氧化物,供製造電池和磁鐵使用。他們沒有戴面罩,呼吸著充滿煙塵的空氣;他們也不戴手套的處理大量的化學品。

與包頭相隔一千英里之外的江西省,其稀土提取過程更具破壞性。綠油油的山上佈滿了抽酸入土的臨時工廠。去年9月在陂頭鎮村民攔截運載化學品的貨車,憤怒於他們的田地被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婦女(她丈夫因抗議仍在獄中)說:「我們種水稻,但現在顆粒無收。水果樹也不再結果了,河裡的魚死了。過去我們在河裡洗東西時,就會有大群的魚游過來,現在一條也沒有了。甚至雜草都死了。」

官方聲稱這些污染嚴重的工廠已被關閉,但村民們說,他們仍然在夜間作業,當地共產黨領導人指使武警幫助黑幫頭頭們,兩相勾結繼續這有利可圖的貿易。

過去20年來,中國寬鬆的環境標準和低勞動力成本,使得其它國家無法與其競爭。95%的稀土供應來自中國。8月,北京威脅未來6年將稀土的出口配額限制為每年3.5萬噸,一時震驚市場。現在,世界尋求新的、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經濟,而且預計明年全球的稀土需求將達到14萬噸。上個月在香港舉行的稀土會議上,海外企業高管們的主要話題是如何打破中國的稀土壟斷。

美國礦業公司Molycorp Minerals的總裁史密斯(Mark Smith)說:「如果把混合動力汽車推上道路的目的是降低對外國石油的依賴,那我們正在做的是購買需要中國稀土材料的汽車,豈不又是另一種依賴嗎?如果我們無法保障數個這類(稀土)項目的運行,世界會出現嚴重的稀土短缺,那麼所有這些清潔能源政策不可能實現。」

按照西方的環境標準,建立稀土礦的成本很高。據澳大利亞專家金斯諾斯(Dudley Kingsnorth)計算,中國由於寬鬆的標準只要1/3的成本即可開採稀土礦。他說:「我認為中國至少還需要10年才能達到我們的環境標準。而這種改善的大部份原因是來自電視和汽車製造商的壓力,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環境)活動份子揮舞著標語牌說,你們所為正在破壞中國的環境。」

包頭正在建設一個數百萬美元的稀土工業園。在一面牆上,赫然寫著紅字口號:「不懈努力,成就世界稀土行業的領先地位。」

包頭稀土研究院院長趙增祺說:「環境問題包括有毒元素如氟、硫的排放,以及含有過多酸和放射性物質的廢水。」他說通過限制稀土原料出口,中國希望吸引高端製造商,說服他們轉讓技術。「中國有13億人口。我們不能繼續像過去那樣為世界提供稀土原料。」

※ 本文轉載自大紀元報導